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紫花苜蓿的生物学特征 | 第10页 |
·紫花苜蓿生产发展及产业概况 | 第10-11页 |
·国外苜蓿产业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我国苜蓿产业发展概况 | 第11页 |
·植物的抗旱性研究进展 | 第11-18页 |
·干旱的概念及类型 | 第11-12页 |
·抗旱性的类型 | 第12页 |
·干旱对植物生理过程的影响 | 第12-13页 |
·植物抗旱性机制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干旱胁迫下的光合作用研究 | 第16-17页 |
·叶绿素荧光技术在胁迫环境下的研究 | 第17-18页 |
·苜蓿的抗旱性研究现状 | 第18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试验地自然概况 | 第19页 |
·试验材料 | 第19-20页 |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试验设计 | 第20页 |
·测定指标及其方法 | 第20-22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3-41页 |
·不同苜蓿品种不同生育阶段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比较 | 第23-26页 |
·不同苜蓿品种各生育阶段叶片脯氨酸含量 | 第23-24页 |
·不同苜蓿品种各生育阶段几种保护酶活性 | 第24-26页 |
·不同苜蓿品种不同生育阶段水分生理指标比较 | 第26-29页 |
·各生育阶段叶片相对含水量 | 第26页 |
·各生育阶段叶片保水力 | 第26-27页 |
·不同苜蓿品种各生育阶段叶片水势比较 | 第27-29页 |
·不同苜蓿品种水分生理指标的相关分析 | 第29页 |
·不同苜蓿品种旱作不同生育阶段光合特性比较 | 第29-36页 |
·叶绿素含量 | 第29-30页 |
·各生育阶段光合特性 | 第30-32页 |
·不同苜蓿品种分枝期光合特性日变化比较 | 第32-36页 |
·不同苜蓿品种分枝期叶绿素荧光特性日变化的比较 | 第36-38页 |
·实际光能转换效率Fv'/Fm' | 第36页 |
·电子传递速率ETR | 第36-38页 |
·不同苜蓿品种第一茬鲜草产量的比较 | 第38-39页 |
·不同苜蓿品种第一茬鲜草产量与生理生化指标的回归分析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品种抗旱性评判 | 第41-44页 |
·不同苜蓿品种全生育阶段的抗旱性分析 | 第41-42页 |
·不同苜蓿品种分枝期的抗旱性分析 | 第42-4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4-51页 |
·旱作条件下不同苜蓿品种各生育阶段的生理生化特性 | 第44-45页 |
·脯氨酸与抗旱性的关系 | 第44页 |
·SOD、POD 和CAT 活性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 | 第44-45页 |
·不同苜蓿叶片水分生理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 | 第45-46页 |
·叶片保水力 | 第45页 |
·苜蓿叶水势与抗旱性 | 第45-46页 |
·旱作条件下不同苜蓿品种光合特性 | 第46-49页 |
·不同苜蓿叶片叶绿素含量差异 | 第46-47页 |
·不同苜蓿品种各生育阶段光合特性与抗旱性的关系 | 第47-48页 |
·旱作不同苜蓿品种的光合日变化 | 第48页 |
·旱作条件下不同苜蓿品种荧光特性日变化 | 第48-49页 |
·不同紫花苜蓿第一茬产量与生理生化指标关系比较 | 第49页 |
·不同紫花苜蓿各生育阶段的抗旱性综合评价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