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水土流失与地貌分形耦合特征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8-10页 |
·研究内容 | 第8-9页 |
·研究目标 | 第9页 |
·数据来源 | 第9页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9页 |
·分形理论概述 | 第12-13页 |
·分形维数计算原理 | 第13-15页 |
·分形理论在地貌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15-19页 |
·水系分形研究 | 第16-17页 |
·地形分形研究 | 第17页 |
·地貌分形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 第17-19页 |
3 研究区概况 | 第19-26页 |
·太湖流域自然概况 | 第19-24页 |
·地理位置 | 第19页 |
·地形地貌 | 第19-20页 |
·气象水文 | 第20-21页 |
·水资源特点 | 第21-22页 |
·植被状况 | 第22-24页 |
·太湖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 第24-25页 |
·太湖流域自然地理历史变迁 | 第25-26页 |
4 太湖流域区划与地貌特征提取 | 第26-38页 |
·太湖流域一级分区 | 第26-27页 |
·太湖流域二级分区 | 第27-30页 |
·山丘区子流域划分 | 第27-29页 |
·平原区子水系区划 | 第29-30页 |
·基于DEM的流域水系特征提取 | 第30-37页 |
·水系特征提取原理 | 第30-31页 |
·水系特征提取步骤 | 第31-36页 |
·太湖流域水系提取结果 | 第36-37页 |
·基于DEM的流域等高线提取 | 第37-38页 |
5 太湖流域水土流失特征 | 第38-48页 |
·水土流失历史变化 | 第38-40页 |
·山丘区水土流失历史变化 | 第38-39页 |
·平原区水土流失历史变化 | 第39-40页 |
·水土流失现状 | 第40-42页 |
·水土流失特点 | 第42-43页 |
·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 | 第43-44页 |
·水土流失成因分析 | 第44-48页 |
6 太湖流域地貌分形特征 | 第48-57页 |
·基于GIS的盒维数计算原理 | 第48-52页 |
·水系分形特征 | 第52-55页 |
·山丘区水系分形特征 | 第52-53页 |
·平原区水系分形特征 | 第53-55页 |
·山丘区地形分形特征 | 第55页 |
·山丘区总地形分形特征 | 第55页 |
·山丘区各子流域地形分形特征 | 第55页 |
·山丘区地形分形与水系分形的关系 | 第55-57页 |
7 水土流失与地貌分形耦合分析 | 第57-64页 |
·山丘区水土流失与地貌分形的关系 | 第57-60页 |
·水土流失与地貌分形耦合原理 | 第57页 |
·水土流失与地貌分形耦合实现方案 | 第57-59页 |
·土壤侵蚀模数与流域地貌分形的关系 | 第59-60页 |
·平原区河道水土流失与水系分形的关系 | 第60-63页 |
·河床每米自然淤积量与水系分维的关系 | 第61-62页 |
·河床每米水土流失量与水系分维的关系 | 第62-63页 |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建议 | 第63-64页 |
8 结论与讨论 | 第64-66页 |
·主要结论 | 第64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64-65页 |
·讨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个人简介 | 第69-70页 |
导师简介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