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导言 | 第7-14页 |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 第7-8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8-11页 |
三、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问题的评估 | 第14-20页 |
第一节 科学界对全球气候问题的认识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及其评估报告 | 第15-20页 |
一、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建立 | 第15-16页 |
二、IPCC 的三次评估报告 | 第16-20页 |
第二章 老布什政府对全球气候问题的立场 | 第20-26页 |
第一节 美国对IPCC 第一次报告的态度 | 第20-22页 |
第二节 老布什政府对全球气候问题的立场 | 第22-26页 |
一、老布什政府的立场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达成 | 第22-23页 |
二、国会批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要原因 | 第23-24页 |
三、老布什政府在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具体行动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克林顿政府对全球气候问题的立场 | 第26-39页 |
第一节 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科学界对气候问题的研究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克林顿政府在全球气候问题上的立场 | 第27-34页 |
一、对第二次缔约方会议及《日内瓦部长宣言》的立场 | 第28-29页 |
二、伯德——哈格尔决议案 | 第29-30页 |
三、在第三次缔约方会议上的立场 | 第30-32页 |
四、在第四次缔约方会议上的立场 | 第32-33页 |
五、在第六次缔约方会议上的立场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对克林顿政府立场的分析 | 第34-39页 |
一、国会的影响 | 第35-36页 |
二、工商业利益集团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三、国际因素的影响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小布什政府对全球气候问题的立场 | 第39-49页 |
第一节 小布什政府对《京都议定书》的立场 | 第39-41页 |
一、强调全球气候问题的科学不确定性 | 第39-40页 |
二、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小布什政府退出《京都议定书》的原因分析 | 第41-45页 |
一、政府高级官员的偏好 | 第42-43页 |
二、侧重军事安全的国家安全战略 | 第43-44页 |
三、国会的立场和态度 | 第44页 |
四、“烟囱工业”利益集团的影响 | 第44-45页 |
第三节 《京都议定书》替代方案 | 第45-47页 |
第四节 小布什政府的立场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 第47-49页 |
第五章 三届政府对全球气候问题的立场的比较 | 第49-54页 |
第一节 全球气候问题的科学基础与三届政府的立场变化 | 第49-50页 |
第二节 美国国家战略与三届政府立场的变化 | 第50-52页 |
第三节 美国国内政治与三届政府立场的变化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后记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