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学术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复合污染类型 | 第10-13页 |
·地下水复合污染研究现状与机理研究 | 第13-15页 |
·地下水复合污染的主要来源 | 第15-16页 |
·地下水复合污染的主要途径 | 第16页 |
·地下水复合污染的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18-23页 |
·供试土壤来源与采集 | 第18页 |
·供试土壤理化性质及测定方法 | 第18-20页 |
·供试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 第18-19页 |
·供试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19页 |
·供试土壤重金属全量 | 第19-20页 |
·试验方法 | 第20-22页 |
·实验装置 | 第20-21页 |
·吸附实验设计 | 第21页 |
·物理解吸试验设计 | 第21页 |
·化学解吸试验设计 | 第21-22页 |
·试验批次及试验组分 | 第22-23页 |
第三章 Mn~(2+)在水-土-碳酸盐岩体系中的迁移转化 | 第23-40页 |
·单一Mn~(2+)在水-土-碳酸盐岩体系中的迁移转化 | 第23-25页 |
·单一MnO~(2+)在水-土-岩体系中的吸附特征 | 第23页 |
·单一Mn~(2+)物理解吸特征 | 第23-24页 |
·单一Mn~(2+)化学解吸特征 | 第24-25页 |
·讨论 | 第25页 |
·Mn~(2+)、NO_3~-复合污染物在水-土-岩体系中的迁移转化 | 第25-31页 |
·Mn~(2+)、NO_3~-溶液的配制 | 第25页 |
·Mn~(2+)、NO_3~-在Mn-NO_3~-复合体系中的吸附特征 | 第25-26页 |
·Mn~(2+)、NO_3~-复合体系中的物理解吸特征 | 第26-27页 |
·Mn~(2+)、NO_3~-复合体系中的化学解吸特征 | 第27-28页 |
·Mn~(2+)、NO_3~-交互作用存在性判定 | 第28-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Mn~(2+)、Cl~-复合污染在水-土-岩体系中的迁移转化 | 第31-36页 |
·Mn~(2+)、Cl~-混合溶液的配制 | 第31页 |
·Mn~(2+)、Cl~-在Mn~(2+)-Cl~-复合体系中的吸附特征 | 第31-32页 |
·Mn~(2+)、Cl~-在Mn~(2+)-Cl~-复合体系中的物理解吸特征 | 第32-33页 |
·Mn~(2+)、Cl~-在Mn~(2+)-Cl~-复合体系中的化学解吸特征 | 第33页 |
·Mn~(2+)、Cl~-交互作用存在性判定 | 第33-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Mn~(2+)在土壤中的迁移 | 第36-37页 |
·Mn~(2+)在不同复合污染体系中的行为特征对比分析 | 第37-39页 |
·Mn~(2+)吸附特性对比分析 | 第37-38页 |
·2 物理解吸试验对比分析 | 第38页 |
·化学解吸试验对比分析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第四章 Cr~(6+)在水-土-碳酸盐岩体系中的迁移转化 | 第40-58页 |
·单一Cr~(6+)在水-土-碳酸盐岩体系中的迁移转化 | 第40-42页 |
·单一Cr~(6+)在水-土-岩体系中的吸附特征 | 第40页 |
·单一Cr~(6+)物理解吸特征 | 第40-41页 |
·单一Cr~(6+)化学解吸特征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页 |
·Cr~(6+)、NO_3~-复合污染物在水-土-岩体系中的迁移转化 | 第42-48页 |
·Cr~(6+)、NO_3~-混合溶液的配制 | 第42页 |
·Cr~(6+)、NO_3~-在Cr~(6+)、NO_3~-复合体系中的吸附特征 | 第42-43页 |
·Cr~(6+)、NO_3~-复合体系中的物理解吸特征 | 第43-44页 |
·Cr~(6+)、NO_3~-复合体系中的化学解吸特征 | 第44-45页 |
·Cr~(6+)、NO_3~-交互作用存在性判定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Cr~(6+)、Cl~-复合污染物在水-土-岩体系中的迁移转化 | 第48-54页 |
·Cr~(6+)、Cl~-混合溶液的配制 | 第48页 |
·Cr~(6+)、Cl~-在Cr~(6+)-Cl~-复合体系中的吸附特征 | 第48-49页 |
·Cr~(6+)、Cl~-在Cr~(6+)-Cl~-复合体系中的物理解吸特征 | 第49-50页 |
·Cr~(6+)、Cl~-在Cr~(6+)-Cl~-复合体系中的化学解吸特征 | 第50-51页 |
·Cr~(6+)、Cl~-交互作用存在性判定 | 第51-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Cr~(6+)在土壤中的迁移 | 第54-55页 |
·Cr~(6+)在不同复合污染体系中的行为特征对比分析 | 第55-57页 |
·Cr~(6+)吸附特性对比分析 | 第55-56页 |
·物理解吸试验对比分析 | 第56页 |
·化学解吸试验对比分析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第五章 Mn~(2+)、Cr~(6+)复合污染交互作用 | 第58-70页 |
·Cr~(6+)、Mn~(2+)混合溶液的配制 | 第58页 |
·Cr~(6+)、Mn~(2+)在水-土-碳酸盐岩体系中的迁移转化 | 第58-60页 |
·Cr~(6+)、Mn~(2+)在Cr~(6+)-Mn~(2+)复合体系中的吸附特征 | 第58-59页 |
·Cr~(6+)-Mn~(2+)复合体系中的物理解吸特征 | 第59-60页 |
·Cr~(6+)-Mn~(2+)复合体系中的化学解吸特征 | 第60页 |
·Cr~(6+)、Mn~(2+)交互作用存在性判定 | 第60-66页 |
·相关分析判定 | 第60-62页 |
·交互作用分析 | 第62-66页 |
·小结 | 第66页 |
·Cr~(6+)、Mn~(2+)在土壤中的迁移 | 第66-67页 |
·Cr~(6+)、Mn~(2+)在单一和Cr~(6+)/Mn~(2+)复合体系中的行为特征 | 第67-69页 |
·Cr~(6+)在单一和Cr~(6+)/Mn~(2+)复合体系中的行为特征对比分析 | 第67-68页 |
·Mn~(2+)在单一和Cr~(6+)/Mn~(2+)复合体系中的行为特征对比分析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第六章 Mn~(2+)在水-土-岩体系中的分配 | 第70-78页 |
·试验步骤说明 | 第70页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70-76页 |
·大理石切抛片能谱分析结果 | 第70-75页 |
·Mn~(2+)-Cl~-体系中大理石岩样能谱分析结果 | 第75-76页 |
·Mn~(2+)-Cl~-体系中Mn~(2+)在水-土-岩体系中的吸附比例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作者简历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