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0页 |
·引言 | 第7-8页 |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课题研究内容及其难点 | 第9-10页 |
第二章 近地空间环境及其效应 | 第10-21页 |
·空间环境及其效应 | 第10-14页 |
·近地空间环境 | 第10-12页 |
·空间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 第12-14页 |
·太阳X-EUV 辐射 | 第14-16页 |
·太阳X-EUV 辐射对空间环境的影响 | 第16-21页 |
第三章 太阳 X 射线辐射探测技术 | 第21-44页 |
·X-EUV 探测的物理基础 | 第21-31页 |
·X-EUV 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第21-28页 |
·X-EUV 辐射的探测和测量 | 第28-30页 |
·影响探测性能的主要因素 | 第30-31页 |
·太阳X 射线探测技术 | 第31-44页 |
·太阳X-EUV 辐射探测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31-32页 |
·常用的太阳X 射线探测技术 | 第32-39页 |
·太阳X 射线探测技术的新发展 | 第39-44页 |
第四章 新型的太阳 X 射线探测器研制 | 第44-60页 |
·太阳X 射线探测的空间环境条件 | 第44-51页 |
·太阳视场适应性 | 第44-47页 |
·卫星轨道空间的背景辐射 | 第47-49页 |
·抗电子干扰措施 | 第49-51页 |
·新型的太阳软X 射线探测器 | 第51-52页 |
·中等能量的太阳X 射线探测器 | 第52-56页 |
·气体闪烁正比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 第52-54页 |
·中葡合作研制的气体闪烁太阳 X 射线探测器 | 第54-56页 |
·新型的太阳硬 X 射线探测器 | 第56-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新型的太阳 EUV 探测器研制 | 第60-83页 |
·国际太阳EUV 探测器 | 第60-64页 |
·太阳EUV 探测新方法的探索 | 第64-68页 |
·多层膜反射分光设计 | 第64-67页 |
·极紫外光栅分光设计 | 第67-68页 |
·多层膜反射分光镜的研制 | 第68-70页 |
·太阳EUV 滤光片的研制 | 第70-73页 |
·太阳EUV 分光光栅的研制 | 第73-76页 |
·太阳EUV 探测器测试结果 | 第76-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六章 应用于空间环境监测业务的太阳 X-EUV 探测系统 | 第83-109页 |
·风云二号卫星 02 批(C、D、E 星)太阳 X 射线探测器 | 第83-95页 |
·风云二号太阳X 射线探测器的发展历史 | 第83-84页 |
·风云二号02 批(C、D、E 星)太阳X 射线探测器的原理 | 第84-86页 |
·风云二号02 批太阳 X 射线探测器的探测成果 | 第86-95页 |
·风云二号(03 批)卫星太阳 X 射线探测器研制 | 第95-105页 |
·风云二号03 批卫星太阳X 射线探测器的变化 | 第95-96页 |
·系统方案设计 | 第96-97页 |
·抗背景干扰设计 | 第97-100页 |
·探测器动态范围的适应性 | 第100-102页 |
·硅飘移传感器的应用 | 第102-103页 |
·工程样机的研制与测试 | 第103-105页 |
·新一代气象卫星太阳 X-EUV 探测器研制 | 第105-108页 |
·系统方案设计 | 第105-107页 |
·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 第107页 |
·新一代太阳X-EUV 探测器展望 | 第107-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七章 E10.7 指数及其改进 | 第109-116页 |
·E10.7 指数模型 | 第109-112页 |
·E10.7 指数应用 | 第112-114页 |
·E10.7 指数的改进设想 | 第114-116页 |
第八章 结束语 | 第116-117页 |
课题成果总结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3页 |
致谢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