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输电线路单相接地潜供电弧自熄特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潜供电弧自熄特性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潜供电弧试验 | 第11-12页 |
·潜供电弧温度测量方法 | 第12-13页 |
·潜供电弧的仿真计算 | 第13页 |
·抑制潜供电弧的措施 | 第13-14页 |
·潜供电弧模型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 第14-18页 |
·经典电弧模型 | 第14-15页 |
·潜供电弧模型 | 第15-16页 |
·潜供电弧模型存在的问题 | 第16-18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潜供电弧模拟试验 | 第20-47页 |
·长间隙小电流电弧特性试验 | 第20-36页 |
·试验回路 | 第20-23页 |
·试验方案 | 第23-26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6-36页 |
·特高压输电线路潜供电弧自熄特性模拟试验 | 第36-46页 |
·试验回路 | 第36-37页 |
·试验方案 | 第37-39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9-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潜供电弧温度测量 | 第47-64页 |
·光谱诊断测温方法 | 第47-53页 |
·电弧辐射光谱强度 | 第47-49页 |
·径向光强分布计算 | 第49-50页 |
·校正的比色测温法 | 第50-53页 |
·电弧温度测量系统 | 第53-57页 |
·总体结构 | 第53-54页 |
·通道参数标定 | 第54-56页 |
·数据处理流程 | 第56-57页 |
·电弧温度测量结果分析 | 第57-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潜供电弧仿真模型 | 第64-92页 |
·建立潜供电弧仿真模型 | 第64-72页 |
·弧道电阻动态方程 | 第64-67页 |
·电弧实时长度 | 第67-71页 |
·潜供电弧自熄判据 | 第71-72页 |
·潜供电弧特性的计算方法 | 第72-76页 |
·潜供电弧特性的计算电路 | 第72-75页 |
·潜供电弧自熄的仿真流程 | 第75-76页 |
·潜供电弧特性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76-91页 |
·电弧模型参数估计 | 第76-78页 |
·风对电弧自熄的影响分析 | 第78-81页 |
·小电流电弧特性仿真 | 第81-84页 |
·特高压输电线路潜供电弧模拟试验仿真 | 第84-91页 |
·小结 | 第91-92页 |
第5章 特高压输电线路潜供电弧自熄特性仿真 | 第92-104页 |
·潜供电弧自熄特性仿真 | 第92-97页 |
·系统电路和计算用参数 | 第92-93页 |
·电弧特性仿真计算 | 第93-97页 |
·人工单相短路接地试验 | 第97-100页 |
·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 | 第100-103页 |
·电弧运动特性 | 第100-101页 |
·电弧自熄特性 | 第101-103页 |
·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04-106页 |
·主要结论 | 第104-105页 |
·研究展望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12-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