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砂岩气藏叠前地震预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1 绪论 | 第12-25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致密砂岩气藏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地震反演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地震正演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地震岩石物理现状 | 第18-19页 |
| ·论文研究难点 | 第19-21页 |
| ·论文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23-25页 |
| 2 研究区勘探概况 | 第25-30页 |
| ·研究区的地质背景 | 第25-27页 |
| ·地震勘探历史 | 第27-28页 |
| ·钻井情况 | 第28-30页 |
| 3 地震叠前反演基础 | 第30-40页 |
| ·AVO 分析技术 | 第30-35页 |
| ·Zoeppritz 方程 | 第30-31页 |
| ·AVO 近似公式 | 第31-34页 |
| ·AVO 异常分类 | 第34-35页 |
| ·AVO 技术存在主要问题 | 第35页 |
| ·弹性阻抗反演技术 | 第35-38页 |
| ·弹性阻抗技术提出 | 第35-36页 |
| ·几种不同的弹性阻抗技术 | 第36-38页 |
| ·储层参数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 第38-40页 |
| ·深度和压力与速度关系 | 第38页 |
| ·温度与速度的关系 | 第38-39页 |
| ·孔隙度和孔隙形状与速度的关系 | 第39页 |
| ·粘土与速度的关系 | 第39页 |
| ·流体饱和度与速度的关系 | 第39页 |
| ·密度与速度的关系 | 第39-40页 |
| 4 地震资料保幅处理 | 第40-60页 |
| ·地质任务 | 第40页 |
| ·处理要求 | 第40-41页 |
| ·原始资料分析 | 第41-46页 |
| ·野外采集因素分析 | 第41-42页 |
| ·信噪比分析 | 第42页 |
| ·干扰波分析 | 第42-43页 |
| ·静校正分析 | 第43-45页 |
| ·振幅能量分析 | 第45-46页 |
| ·频率分析 | 第46页 |
| ·处理难点及主要技术 | 第46-57页 |
| ·处理难点分析 | 第46-47页 |
| ·主要技术 | 第47-56页 |
| ·处理流程 | 第56-57页 |
| ·处理结论和认识 | 第57-60页 |
| 5 致密砂岩地震岩石物理分析 | 第60-78页 |
| ·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 | 第60-70页 |
| ·储层测井响应特征 | 第60-64页 |
| ·岩性预测有效参数优选 | 第64-69页 |
| ·有效储层预测参数优选 | 第69-70页 |
| ·气层地球物理响应 | 第70-78页 |
| ·气层测井响应特征 | 第70-72页 |
| ·含气性敏感参数分析及优选 | 第72-78页 |
| 6 致密砂岩正演 | 第78-86页 |
| ·叠后致密砂岩储层厚度、物性模型正演 | 第78-80页 |
| ·叠前致密砂岩储层厚度、物性模型正演 | 第80-81页 |
| ·叠后致密砂岩气藏含气饱和度模型正演 | 第81-82页 |
| ·叠前致密砂岩气藏含气饱和度模型正演 | 第82-84页 |
| ·地震正演小结 | 第84-86页 |
| 7 叠前有效储层及气层预测 | 第86-106页 |
| ·叠前全三维弹性参数反演技术 | 第86-90页 |
| ·方法原理 | 第86-87页 |
| ·叠前三参数反演效果分析 | 第87-90页 |
| ·有效储层预测 | 第90-97页 |
| ·储层预测思路 | 第90-91页 |
| ·岩性预测 | 第91-93页 |
| ·物性预测 | 第93-94页 |
| ·有效储层预测成果 | 第94-96页 |
| ·叠前有效储层预测技术小结 | 第96-97页 |
| ·叠前气层检测 | 第97-106页 |
| ·气层地震响应特征 | 第97-98页 |
| ·岩石物理实验 | 第98-100页 |
| ·岩石物理模板 | 第100-101页 |
| ·叠前气层识别技术 | 第101-103页 |
| ·气层预测成果 | 第103-104页 |
| ·含气饱和度预测 | 第104-106页 |
| 8 结论与认识 | 第106-10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8-112页 |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