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 | 第10-14页 |
·泛素 | 第10页 |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相关的酶 | 第10-12页 |
·泛素活化酶 | 第10页 |
·泛素结合酶 | 第10-11页 |
·泛素-蛋白连接酶 | 第11页 |
·26S蛋白酶体 | 第11-12页 |
·泛素化过程 | 第12-13页 |
·泛素链数目及泛素结合位点的影响 | 第13页 |
·去泛素化作用 | 第13-14页 |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生理意义 | 第14-16页 |
·对NF-κB的激活 | 第14页 |
·对细胞周期的调控 | 第14-15页 |
·凋亡和癌变 | 第15页 |
·泛素-蛋白酶途径与病毒逃逸 | 第15-16页 |
·P53失活 | 第15-16页 |
·降解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 | 第16页 |
·抑制20S蛋白酶体活性 | 第16页 |
·降解MHC Ⅰ类分子 | 第16页 |
·泛素研究史上的重大事件 | 第16-17页 |
·节肢动物泛素的克隆与表达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2章 中国明对虾泛素基因的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19-32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19-20页 |
·材料 | 第19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19-20页 |
·实验中用到的主要仪器和试剂及生产厂家 | 第19页 |
·培养基 | 第19页 |
·常用缓冲液配方 | 第19-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4页 |
·总RNA的提取 | 第20页 |
·反转录 | 第20-21页 |
·泛素基因cDNA的克隆 | 第21页 |
·中国明对虾泛素cDNA 3’-RACE | 第21-22页 |
·PCR产物的回收 | 第22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2法) | 第22-23页 |
·回收DNA片段与T载体连接 | 第23页 |
·转化大肠杆菌 | 第23页 |
·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23页 |
·序列拼接及分析 | 第23-24页 |
·结果 | 第24-30页 |
·总RNA的提取 | 第24页 |
·PCR产物电泳 | 第24-25页 |
·中国明对虾泛素3’-RACE | 第25页 |
·测序结果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5-29页 |
·中国明对虾Ub氨基酸序列保守性分析 | 第29-30页 |
·讨论 | 第30-32页 |
第3章 中国明对虾的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 第32-43页 |
·材料 | 第32-33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32页 |
·主要试剂 | 第32-33页 |
·限制性内切酶 | 第32页 |
·质粒提取试剂 | 第32页 |
·氨苄青霉素 | 第32页 |
·培养基 | 第32页 |
·SDS-PAGE所用溶液 | 第32-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8页 |
·目的蛋白及引物设计 | 第33页 |
·PCR扩增目的片段 | 第33-34页 |
·pBV221质粒抽提 | 第34页 |
·pBV221的单酶切检测 | 第34-35页 |
·pBV221-Ub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35-38页 |
·PCR产物和pBV221的酶切与回收 | 第35页 |
·构建表达载体 | 第35-36页 |
·大肠杆菌DE3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6页 |
·转化 | 第36页 |
·阳性克隆的PCR鉴定 | 第36页 |
·酶切鉴定重组质粒pBV221-Ub | 第36-37页 |
·诱导表达 | 第37页 |
·表达菌的蛋白电泳检测 | 第37-38页 |
·实验结果 | 第38-42页 |
·表达片段的电泳 | 第38-39页 |
·pBV221电泳 | 第39页 |
·pBV221单酶切检测 | 第39-40页 |
·重组质粒pBV221-Ub的酶切鉴定 | 第40-41页 |
·表达载体测序 | 第41页 |
·表达菌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3页 |
第4章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情况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