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24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乙二醇物化性质 | 第10页 |
| ·乙二醇的用途 | 第10页 |
| ·乙二醇消费情况 | 第10-11页 |
| ·世界消费情况 | 第10-11页 |
| ·我国消费情况 | 第11页 |
| ·乙二醇生产现状 | 第11-13页 |
| ·世界乙二醇生产现状 | 第11-12页 |
| ·我国乙二醇生产现状 | 第12-13页 |
| ·乙二醇生产工艺概况 | 第13-15页 |
| ·环氧乙烷水合制备乙二醇工艺 | 第15-18页 |
| ·环氧乙烷水合的反应历程 | 第15-16页 |
| ·环氧乙烷水合工艺改进 | 第16-17页 |
| ·环氧乙烷水合反应催化剂 | 第17-18页 |
| ·离子交换树脂在环氧乙烷催化水合中应用 | 第18-19页 |
| ·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的研究 | 第19-21页 |
| ·多级串联工艺提高树脂催化剂寿命 | 第21-22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2-23页 |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2 超低交联度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及其应用 | 第24-37页 |
| ·实验部分 | 第25-31页 |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25页 |
| ·主要试剂 | 第25页 |
| ·超低交联度的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制备 | 第25-26页 |
| ·树脂交换容量的测定 | 第26-27页 |
| ·树脂热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 ·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原理及催化剂评价装置 | 第28-29页 |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9-3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3页 |
| ·树脂结构的表征 | 第31页 |
| ·交联度对树脂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 ·交联度对树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 ·EO 水合用树脂催化剂的筛选 | 第33-36页 |
| ·催化剂的筛选 | 第33-34页 |
| ·工艺条件优化 | 第34-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3 非均相催化水合法合成乙二醇反应动力学 | 第37-46页 |
| ·动力学实验的设计 | 第37-38页 |
| ·实验部分 | 第38-40页 |
| ·动力学实验的操作 | 第38-39页 |
| ·实验方法及评价装置 | 第39页 |
| ·产物分析 | 第39-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5页 |
| ·非均相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 ·动力学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41-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4 多级固定床催化环氧乙烷水合制乙二醇工艺 | 第46-54页 |
| ·实验的设计 | 第46-48页 |
| ·小试实验 | 第46-47页 |
| ·新工艺流程 | 第47-48页 |
|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 ·多级串联催化水合工艺 | 第48页 |
| ·树脂催化剂的预处理 | 第48-49页 |
| ·产物分析 | 第4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3页 |
| ·多段反应器床层温度分布 | 第49-50页 |
| ·多段工艺与单段工艺比较 | 第50-51页 |
| ·水比对多段水合工艺的影响 | 第51-52页 |
| ·空速对多段水合工艺的影响 | 第52-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5 苯环硝基取代的苯乙烯型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及应用 | 第54-62页 |
|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 ·硝化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 | 第55页 |
| ·树脂催化性能测试方法 | 第55-5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1页 |
| ·树脂结构的表征 | 第56页 |
| ·硝化树脂催化环氧乙烷水合反应 | 第56-58页 |
| ·硝化树脂的热失重分析 | 第58-60页 |
| ·硝化树脂失活前后IR 表征 | 第60-61页 |
| ·小结 | 第61-62页 |
| 6 结论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