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村镇民宅斜坡灾害易损性研究及防灾减灾设计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9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 ·国内外村镇住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内外村镇斜坡灾害及其防治现状 | 第12-15页 |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基本概念的阐释及研究范围界定 | 第16-17页 |
|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 第17-18页 |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2 山地村镇民宅建设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第19-29页 |
| ·山地村镇工程地质特点 | 第19-20页 |
| ·山地村镇民宅建设特点 | 第20-25页 |
| ·民宅场址特征 | 第20-22页 |
| ·民宅地基基础特征 | 第22页 |
| ·民宅结构类型特征 | 第22-25页 |
| ·山地村镇民宅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 ·工程选址方面的问题 | 第25-26页 |
| ·建筑工程方面的问题 | 第26-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3 山地村镇民宅斜坡灾害的易损性分析 | 第29-40页 |
| ·斜坡灾害类型及民宅受损原因分析 | 第29-35页 |
| ·崩塌 | 第30页 |
| ·滑坡 | 第30-35页 |
| ·滚石灾害 | 第35页 |
| ·民宅斜坡灾害的受损机制 | 第35-36页 |
| ·民宅斜坡灾害易损性 | 第36-39页 |
| ·民宅斜坡灾害易损性影响因素 | 第37-38页 |
| ·民宅易损性评价模型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4 山地村镇民宅安全距离 | 第40-68页 |
| ·概述 | 第40页 |
| ·坡脚民宅安全距离 | 第40-56页 |
| ·滚石运动形式分析 | 第40-41页 |
| ·运动参数、基本假设及滚动模型确定 | 第41-43页 |
| ·滚石运动理论计算 | 第43-48页 |
| ·理论计算讨论 | 第48-49页 |
| ·实例验算 | 第49-56页 |
| ·分析结果 | 第56页 |
| ·坡顶民宅安全距离 | 第56-67页 |
| ·边坡计算模型 | 第57页 |
| ·建筑物安全距离理论计算 | 第57-60页 |
| ·数值模拟计算分析 | 第60-63页 |
| ·实例验证 | 第63-66页 |
| ·分析结果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5 山地村镇建设防灾减灾设计 | 第68-78页 |
| ·概述 | 第68页 |
| ·山地村镇场址防灾减灾设计 | 第68-70页 |
| ·规划选址 | 第68-70页 |
| ·民宅场址适宜性评价 | 第70页 |
| ·山地村镇建筑防灾减灾设计 | 第70-77页 |
| ·结构形式的合理选择 | 第70-71页 |
| ·地基基础合理设计 | 第71-75页 |
| ·设计实例 | 第75-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6 汶川地震灾区重建中斜坡安全 | 第78-90页 |
| ·概述 | 第78页 |
| ·地震次生斜坡灾害及其危害 | 第78-82页 |
| ·斜坡灾害发育分布基本特征 | 第78-80页 |
| ·斜坡灾害危害特点 | 第80-81页 |
| ·斜坡现状分析 | 第81-82页 |
| ·恢复重建工程中斜坡安全问题 | 第82-83页 |
| ·恢复重建工程防灾优化 | 第83-89页 |
| ·规划先行,合理选址 | 第84页 |
| ·建筑边坡灾害防范 | 第84-85页 |
| ·临坡民宅工程灾害防范 | 第85-86页 |
| ·坡顶建筑工程灾害防范 | 第86页 |
| ·坡面建筑工程灾害防范 | 第86-88页 |
| ·重视规范,精心设计,合理选材 | 第88-89页 |
| ·科学施工,确保安全 | 第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 ·结论 | 第90-91页 |
| ·展望 | 第91-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 附录 研究生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一览表 | 第97-103页 |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