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电缆行波在线故障测距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1 绪论 | 第11-23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电缆故障产生的原因和类型 | 第12-13页 |
| ·故障产生的原因 | 第12-13页 |
| ·故障产生的类型 | 第13页 |
| ·阻抗法测距现状 | 第13-15页 |
| ·离线行波法测距现状 | 第15-16页 |
| ·低压脉冲法 | 第15页 |
| ·脉冲电压法 | 第15页 |
| ·脉冲电流法 | 第15-16页 |
| ·二次脉冲法 | 第16页 |
| ·在线行波测距现状 | 第16-19页 |
| ·传统的单端行波测距法 | 第16-17页 |
| ·基于零模与线模波速差的单端行波测距法 | 第17-18页 |
| ·不受波速影响的单端行波测距法 | 第18-19页 |
| ·双端测距方法 | 第19页 |
| ·行波法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9-21页 |
| ·行波信号的采样 | 第19页 |
| ·波速度的选取 | 第19-20页 |
| ·反射波的识别 | 第20页 |
| ·信号去噪 | 第20页 |
| ·测距方法的配合 | 第20-21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2 小波理论及其关键问题探讨 | 第23-33页 |
| ·概述 | 第23-24页 |
| ·小波基本概念 | 第24-25页 |
| ·连续小波变换 | 第25-26页 |
| ·二进小波变换 | 第26页 |
| ·基于小波模极大值理论的奇异性检测 | 第26-28页 |
| ·小波基的选取 | 第28-30页 |
| ·尺度的选取 | 第30-33页 |
| 3 行波特征分析及一种新的相模变换理论研究 | 第33-43页 |
| ·暂态行波的产生过程 | 第33页 |
| ·输电线路的波动方程 | 第33-35页 |
|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 第35-37页 |
| ·行波的衰减 | 第37-38页 |
| ·一种新的相模变换理论 | 第38-40页 |
| ·行波的网格分析法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4 关键问题的初步探讨 | 第43-51页 |
| ·互感器的选取 | 第43页 |
| ·高频采样 | 第43-45页 |
| ·波速的选取及和其它测距方法的配合 | 第45-46页 |
| ·行波信号去噪 | 第46-47页 |
| ·单母线运行线路 | 第47-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5 行波测距仿真研究 | 第51-59页 |
| ·MATLAB 仿真软件介绍 | 第51页 |
|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1-52页 |
| ·影响故障测距的主要因素仿真分析 | 第52-55页 |
| ·故障初相角对行波信号的影响 | 第52-54页 |
| ·故障点过渡电阻对行波影响的仿真 | 第54-55页 |
| ·行波波速仿真 | 第55页 |
| ·测距仿真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 ·结论 | 第59页 |
| ·展望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作者简介 | 第65-67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7-68页 |
| 详细摘要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