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南区块精细油藏描述研究
致谢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2页 |
·预期目标 | 第12-13页 |
·可行性分析 | 第13页 |
·解决的技术关键 | 第13页 |
2 民南区块地质特征及储层特征 | 第13-16页 |
·地质特征 | 第13-14页 |
·地层岩性及分布 | 第13-14页 |
·构造特征 | 第14页 |
·储层特性 | 第14-16页 |
3 民南区块精细油藏研究 | 第16-35页 |
·小层细分沉积单元及全区统一系统对比 | 第16-20页 |
·小层精细划分和对比的原则及技术方法 | 第16-19页 |
·开发区平面井网对比技术——封闭骨架剖面控制对比 | 第19-20页 |
·取心井沉积微相分析 | 第20-24页 |
·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 | 第21-22页 |
·三角洲前缘亚相 | 第22-23页 |
·前三角洲亚相 | 第23页 |
·湖沼相 | 第23-24页 |
·测井微相模式建立 | 第24-25页 |
·民南34个沉积单元平面沉积微相精细研究 | 第25-28页 |
·沉积单元平面沉积微相划分 | 第25-26页 |
·沉积单元平面沉积微相图分析 | 第26-28页 |
·民南区块34个沉积单元储层综合评价 | 第28-31页 |
·评价依据与分类 | 第28-29页 |
·各沉积单元储层综合评价 | 第29-31页 |
·新民油田扶杨油层沉积模式 | 第31-35页 |
·物源 | 第31页 |
·河流-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 | 第31-34页 |
·垂向相演化 | 第34-35页 |
4 结论和认识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作者简介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