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3页 |
·选题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方法技术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具体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 | 第11页 |
·创新点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区域概述 | 第13-19页 |
·地理环境 | 第13页 |
·研究区位置 | 第13-14页 |
·勘探历程 | 第14-17页 |
·地层发育特征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烃源岩的分布 | 第19-27页 |
·暗色泥岩厚度 | 第19-20页 |
·有机质丰度 | 第20-21页 |
·有机质类型 | 第21-22页 |
·热演化程度 | 第22页 |
·有效烃源岩 | 第22-23页 |
·油气生排烃量计算 | 第23-24页 |
·排烃门限法估算资源量 | 第24-25页 |
·贝尔凹陷油源对比研究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储层评价 | 第27-56页 |
·利用大量取芯资料微观评价高孔渗型及裂缝、溶孔溶洞型储层 | 第27-35页 |
·利用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及孔隙频谱分析等技术纵向评价两套储层 | 第35-52页 |
·应用地震多属性分析及频谱成像等技术进行储层横向预测 | 第52-56页 |
第四章 沉积与构造研究 | 第56-70页 |
·沉积体系研究 | 第56-64页 |
·构造特征 | 第64-68页 |
·断裂发育特征 | 第68-70页 |
第五章 油藏特征研究 | 第70-79页 |
·温度及压力特征 | 第70-73页 |
·储盖匹配有效性分析 | 第73页 |
·油藏综合分析 | 第73-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详细摘要 | 第89-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