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外科学论文--外科学各论论文--头部及神经外科学论文--颅脑论文

应用组织工程材料栓塞动脉瘤的实验研究

提要第1-9页
英文缩写词表第9-10页
第一篇 前言第10-12页
第二篇 文献综述第12-39页
 综述一 动脉瘤动物模型建立第12-19页
  1 动物的选择第12-13页
  2 构建方法及评价第13-18页
  3 现状和展望第18-19页
 综述二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材料进展第19-27页
  1 微弹簧圈第19-21页
  2 表面修饰微弹簧圈第21-24页
  3 液体栓塞剂ONYX第24页
  4 栓塞宽颈动脉瘤的辅助器材第24-26页
  5 展望第26-27页
 综述三 医用水凝胶综述第27-39页
  1 水凝胶的概述第27-28页
  2 水凝胶成胶机理第28-31页
  3 可注射原位成型水凝胶来源第31-38页
  4 水凝胶在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第38-39页
第三篇 实验研究第39-85页
 第一章 兔动脉瘤模型的建立第39-49页
  第一节 实验材料第39页
   1 实验动物第39页
   2 主要试剂第39页
   3 仪器与设备第39页
   4 常用溶液配制第39页
  第二节 实验方法第39-43页
   1 试验性兔耳缘静脉造影及股动脉造影第39-40页
   2 动脉瘤模型的建立第40-41页
   3 病理标本的制作及检查第41-42页
   4 数据处理第42-43页
  第三节 结果第43-44页
   1 动、静脉造影对比结果第43页
   2 实验组术后1 周,2 周,4 周耳缘静脉造影结果第43页
   3 对照组术后1 周,2 周,4 周耳缘静脉造影结果第43-44页
   4 病理学检查第44页
  第四节 讨论第44-46页
   1 动脉瘤形成机制的认识第44页
   2 耳缘静脉造影复查的优越性第44-45页
   3 该方法制作动脉瘤的优越性第45-46页
   4 该动脉瘤模型存在的不足第46页
  第五节 结论第46-49页
 第二章 兔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及标记第49-62页
  第一节 实验材料第49页
   1 实验动物第49页
   2 主要试剂第49页
   3 仪器与设备第49页
   4 常用溶液配制第49页
  第二节 实验方法第49-53页
   1 兔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与培养第49-52页
   2 兔成纤维细胞的Brdu标记第52-53页
   3 数据处理第53页
  第三节 结果第53-56页
   1 兔皮肤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的观察第53-55页
   2 Brdu标记兔成纤维细胞的观察第55-56页
  第四节 讨论第56-59页
  第五节 结论第59-62页
 第三章 壳聚糖-甘油磷酸钠水凝胶优化第62-76页
  第一节 实验材料第62-63页
   1 实验动物第62页
   2 原材料、主要试剂第62页
   3 主要仪器第62页
   4 常用溶液配制第62-63页
  第二节 实验方法第63-66页
   1 可注射性C-GP混合溶液的制备第63页
   2 不同容积比的C-GP混合溶液pH值、凝固时间及力学强度的测定第63页
   3 体外动脉瘤模型栓塞第63页
   4 细胞二维、三维生长第63-65页
   5 C-GP水凝胶组织相容性试验第65-66页
   6 数据处理第66页
  第三节 结果第66-69页
   1 C-GP物理性状第66-67页
   2 C-GP体外栓塞玻璃管动脉瘤模型第67页
   3 成纤维细胞与C-GP凝胶二维、三维培养观察第67-68页
   4 组织相容性实验观察第68-69页
  第四节 讨论第69-73页
   1 壳聚糖成胶机制第69-70页
   2 C-GP制备及影响因素第70-71页
   3 C-GP的细胞相容性第71-72页
   4 C-GP的组织相容性第72-73页
  第五节 结论第73-76页
 第四章 壳聚糖-甘油磷酸钠-成纤维细胞水凝胶动物体内实验观察第76-85页
  第一节 实验材料第76页
   1 实验动物第76页
   2 原材料、主要试剂第76页
   3 主要仪器第76页
  第二节 实验方法第76-79页
   1 C-GP-FB水凝胶栓塞兔颈总动脉观察第76-77页
   2 兔动脉瘤模型栓塞实验第77-79页
  第三节 结果第79页
   1 颈动脉栓塞观察第79页
   2 动脉瘤栓塞观察第79页
  第四节 讨论第79-81页
  第五节 结论第81-85页
第四篇 结论第85-87页
 1 兔动脉瘤模型的建立第85页
 2 兔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及标记第85页
 3 壳聚糖-甘油磷酸钠水凝胶优化第85页
 4 壳聚糖-甘油磷酸钠-成纤维细胞水凝胶动物体内实验第85-86页
 5 需要进一步探讨问题第86页
 6 本研究创新点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10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05-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中文摘要第107-110页
Abstract第110-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期因子靶向siRNA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下一篇:神经干细胞与雪旺氏细胞共移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