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写与简称 | 第1-4页 |
|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2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8页 |
| ·紫外线(UV-B)辐射产生的植物学效应 | 第12-20页 |
| ·臭氧层变化导致地表紫外线辐射增强 | 第12-13页 |
| ·增强的UV-B辐射对植物的全面影响 | 第13-17页 |
| ·植物对UV-B辐射的敏感因素 | 第13-14页 |
| ·增强的UV-B辐射对植物形态和个体发育的影响 | 第14-15页 |
| ·增强的紫外-B辐射对植物生物量累积的影响 | 第15-16页 |
| ·增强的UV-B辐射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 第16页 |
| ·植物对UV-B辐射在种间、种内差异 | 第16-17页 |
| ·紫外辐射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 第17-20页 |
| ·对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影响 | 第17-18页 |
| ·对活性氧代谢程度的影响 | 第18页 |
| ·对植物生理的影响 | 第18-19页 |
| ·增强的紫外-B辐射对植物细胞膜系统的影响 | 第19-20页 |
| ·对UV-B吸收物质的影响 | 第20页 |
| ·对植物遗传物质的影响 | 第20页 |
| ·激光对植物的生物学效应 | 第20-27页 |
| ·激光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 ·激光 | 第21页 |
| ·激光的种类 | 第21页 |
| ·部分激光器的作用机制 | 第21-22页 |
| ·激光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 | 第22页 |
| ·激光生物学作用 | 第22-24页 |
| ·激光的生物学效应 | 第22页 |
| ·激光的生物光学效应 | 第22-23页 |
| ·激光的生物电磁效应 | 第23页 |
| ·激光的生物热效应 | 第23-24页 |
| ·激光的生物机械效应 | 第24页 |
| ·激光生物技术 | 第24-25页 |
| ·激光在农业科学上的应用 | 第25-27页 |
| ·激光辐照种子提高种子萌发 | 第25-26页 |
| ·激光辐射农作物的促产增收 | 第26页 |
| ·激光诱变育种 | 第26-27页 |
| ·激光对增强的UV-B辐射损伤的修复作用 | 第27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8-34页 |
| ·材料 | 第28页 |
| ·实验设计 | 第28-29页 |
| ·实验处理 | 第28页 |
| ·种子萌发处理 | 第28页 |
| ·UV-B辐射处理 | 第28-29页 |
| ·He—Ne激光辐射处理 | 第29页 |
| ·测定方法 | 第29-32页 |
| ·UV-B辐射剂量及PAR的测定 | 第29页 |
| ·激光输出功率(mw)与激光电流强度(mA)之间关系的测定 | 第29页 |
| ·形态指标的测定 | 第29页 |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9-30页 |
| ·可溶性糖的提取及测定 | 第30页 |
| ·紫外吸收物含量 | 第30页 |
|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30页 |
| ·抗坏血酸(AsA)含量的测定 | 第30页 |
| ·谷胱甘肽(GSH)含量的测定 | 第30-31页 |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 | 第31页 |
| ·过氧化氢酶(CAT)的测定 | 第31页 |
|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测定 | 第31页 |
| ·可溶性蛋白质的测定 | 第31-32页 |
| ·可溶性蛋白质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2页 |
| ·苯丙氨酸裂解酶(PAL)活性的测定 | 第32页 |
| ·脯氨酸提取及测定 | 第32页 |
| ·总生物量的测定 | 第32页 |
| ·统计分析处理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4-45页 |
| ·紫外辐射剂量的确定 | 第34页 |
| ·He-Ne激光辐照剂量的选择 | 第34-35页 |
| ·对UV-B辐射敏感性的比较选择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 ·蚕豆不同生长阶段对UV-B敏感性的比较 | 第36-37页 |
| ·不同处理组对蚕豆幼苗MDA含量的影响 | 第37页 |
| ·不同处理组对蚕豆幼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 ·不同处理组对蚕豆幼苗SOD酶的影响 | 第38-39页 |
| ·不同处理组对蚕豆幼苗CAT酶的影响 | 第39页 |
| ·不同处理组对蚕豆幼苗苯丙氨酸裂解酶的(PAL)影响 | 第39-40页 |
| ·不同处理组对蚕豆幼苗AsA的影响 | 第40页 |
| ·不同处理组对蚕豆幼苗谷胱甘肽(GSH)的影响 | 第40-41页 |
| ·不同处理组对蚕豆幼苗紫外吸收物的影响 | 第41-42页 |
| ·不同处理组对蚕豆幼苗叶绿素的影响 | 第42-43页 |
| ·激光和增强的UV-B辐射对蚕豆幼苗脯氨酸的影响 | 第43页 |
| ·激光和增强的UV-B辐射对蚕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45-55页 |
| ·激光对紫外—B辐射损伤蚕豆幼苗生理代谢的影响 | 第45-48页 |
| ·激光对增强紫外辐射伤害蚕豆幼苗色素的作用 | 第45-48页 |
| ·激光对增强紫外-B辐射蚕豆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48页 |
| ·激光对增强紫外-B辐射蚕豆幼苗生化作用的影响 | 第48-51页 |
| ·激光对增强UV-B伤害蚕豆幼苗DNA的作用 | 第51-52页 |
| ·激光对增强UV-B伤害蚕豆幼苗形态的影响和生物量作用 | 第52页 |
| ·激光的生物学效应及作用机理 | 第52-53页 |
| ·植物对增强的UV-B辐射响应的研究展望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5页 |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