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新小说》杂志发刊情况概述 | 第8-13页 |
一、准备工作及创刊号 | 第8页 |
二、《新小说》杂志栏目总体情况 | 第8-9页 |
三、杂志运作情况与社会反响 | 第9-11页 |
四、遇到的问题与停刊 | 第11-13页 |
第二章《新小说》分期研究与办刊特色 | 第13-18页 |
一、初期(第1-3 号):政治小说初次崭露头角 | 第13-14页 |
二、中期(第4-8 号):浮出水面的“历史小说” | 第14-15页 |
三、后期(9—12 号):吴趼人开始接手《新小说》 | 第15-16页 |
四、晚期(13—24 号):逐渐成熟的《新小说》 | 第16页 |
五、办刊特色的简要分析 | 第16-18页 |
第三章《新小说》文艺观与“社会—政治—历史”三类小说 | 第18-25页 |
一、《新小说》编辑的文学理论思想 | 第18-20页 |
二、《新小说》杂志编辑的政治小说观 | 第20-21页 |
三、《新小说》杂志编辑的历史小说观 | 第21-23页 |
四、《新小说》杂志编辑的社会小说观 | 第23-25页 |
第四章 “政治—历史—社会”等三类小说的现代多维意义 | 第25-31页 |
一、“政治小说”与现代国家观念的产生 | 第25-26页 |
二、“社会小说”与启蒙运动中的社会问题 | 第26-27页 |
三、另一种隐蔽的“政治—社会”小说的存在 | 第27-28页 |
四、文学形式的现代性滥觞:西方叙事技法引入晚清 | 第28页 |
五、“缘情传统”:在“政治—历史—社会”三类小说的背后 | 第28-29页 |
六、文艺期刊和专职作家的真正诞生 | 第29-31页 |
结语:《新小说》杂志与晚清社会思想文化转型 | 第3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