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选题来源 | 第10页 |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行政人格塑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论语》君子人格思想与当代人格教育的相关性研究 | 第13-15页 |
|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第2章 《论语》君子人格思想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 第17-28页 |
| ·君子人格思想产生的背景 | 第17-19页 |
| ·时代背景 | 第17-18页 |
| ·孔子个人成长背景 | 第18-19页 |
| ·《论语》君子人格思想的内涵 | 第19-23页 |
| ·仁 | 第19-20页 |
| ·知 | 第20-22页 |
| ·勇 | 第22-23页 |
| ·《论语》君子人格的修养方法 | 第23-27页 |
| ·自省克己 | 第23-24页 |
| ·学思结合 | 第24页 |
| ·躬身实践 | 第24-25页 |
| ·执两用中 | 第25-26页 |
| ·礼以行之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论语》君子人格思想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及评价 | 第28-36页 |
| ·《论语》君子人格思想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 | 第28-29页 |
| ·《论语》君子人格思想对中国传统社会政治伦理的影响 | 第28-29页 |
| ·《论语》君子人格思想对中国传统社会官吏人格的影响 | 第29页 |
| ·《论语》君子人格思想的评价 | 第29-34页 |
| ·《论语》君子人格思想的合理性 | 第29-32页 |
| ·《论语》君子人格思想的局限性 | 第32-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4章 《论语》君子人格思想对当代行政人格塑造的启示 | 第36-47页 |
| ·当代行政人格的问题现状分析 | 第36-37页 |
| ·“依附性”人格倾向 | 第36页 |
| ·“悖德”倾向 | 第36-37页 |
| ·“权力性”人格倾向 | 第37页 |
| ·《论语》君子人格思想对当代行政人格塑造的指导意义 | 第37-39页 |
|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37-38页 |
| ·强调行政个体的内在修养与自我完善 | 第38页 |
| ·实现行政人格塑造方法的优势整合 | 第38-39页 |
| ·借鉴《论语》君子人格思想塑造当代行政人格的途径探讨 | 第39-46页 |
| ·仁者爱人:培育行政人员的人本精神 | 第39-40页 |
| ·勇者不惧:培育行政人员的意志品质 | 第40-42页 |
| ·知者利仁:完善行政人员的智能建构 | 第42-43页 |
| ·循礼求和:完善行政人格的制度建设 | 第43-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