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管道内消能工形式综述 | 第12-14页 |
·锥形阀消能国内外研究及应用进展现状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 | 第15-16页 |
·冲击式特种消能工的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课题的主要目的及内容 | 第17-18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7页 |
·论文中的新见解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本文研究的结构体系 | 第18-19页 |
2 模型设计与量测 | 第19-26页 |
·工程情况简介 | 第19-20页 |
·模型试验系统设计、试验工况与量测 | 第20-24页 |
·模型试验系统设计 | 第20-21页 |
·试验模型基本体型参数的设计 | 第21-22页 |
·模型试验量测内容、量测方法及误差分析 | 第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3 试验流态变化分析和泄流量变化规律 | 第26-37页 |
·试验流态变化分析 | 第26-31页 |
·锥形阀出流分析 | 第26页 |
·锥形阀开度变化对消力池内流态影响 | 第26-28页 |
·锥形阀高度变化对消力池内流态的影响 | 第28页 |
·池长变化对流态的影响 | 第28-30页 |
·池深变化对流态的影响 | 第30-31页 |
·泄流量的变化规律研究 | 第31-35页 |
·引水隧洞管道的水力计算 | 第31-32页 |
·锥形阀开度变化对泄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库水位变化对泄流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流量系数随开度和水头的变化规律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4 消力池壁面时均压强的分布规律 | 第37-52页 |
·消力池底板时均压强分布的沿程变化 | 第37-41页 |
·消力池底板中线时均压强分布的沿程变化 | 第37-40页 |
·消力池底板离开中线时均压强分布的沿程变化 | 第40-41页 |
·消力池底板横断面时均压强分布变化规律 | 第41页 |
·消力池边墙水深方向时均压强分布变化规律 | 第41-43页 |
·消力坎附近时均压强分布规律 | 第43-44页 |
·消力池底板压强脉动特性 | 第44-50页 |
·脉动压强的起因及影响因素 | 第44页 |
·脉动压强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44-47页 |
·脉动强度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5 消力池和消力坎附近流速变化分析 | 第52-58页 |
·锥形阀消力池和消力坎附近流速随开度分布规律 | 第52-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6 消力池优化试验研究 | 第58-71页 |
·引言 | 第58页 |
·试验方案拟定 | 第58-59页 |
·消力池水面线分布规律 | 第59-66页 |
·不同开度水面线分布规律 | 第59-64页 |
·锥形阀两种高程水面线分布规律 | 第64页 |
·池深变化水面线分布规律 | 第64-65页 |
·辅助消能设施 | 第65-66页 |
·锥形阀开度变化、消力池尺寸与消能率之间关系的讨论 | 第66-69页 |
·锥形阀开度变化与消能率之间关系的讨论 | 第67-68页 |
·消力池尺寸对系统消能率的影响 | 第68-69页 |
·关于消力池合理尺寸的探讨 | 第69-70页 |
·本章小节 | 第70-71页 |
7 锥形阀消力池的数值模拟 | 第71-86页 |
·基本方程 | 第71-72页 |
·质量守恒方程 | 第71页 |
·动量守恒方程 | 第71-72页 |
·湍流模型 | 第72-76页 |
·标准的κ-ε模型 | 第73-76页 |
·控制方程的离散 | 第76-77页 |
·离散化的目的 | 第76页 |
·常用的离散化方法 | 第76页 |
·常用的离散格式 | 第76-77页 |
·确定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第77-78页 |
·网格的生成 | 第78页 |
·fluent软件简介 | 第78-79页 |
·fluent的求解步骤 | 第79页 |
·计算区域的选定和网格划分 | 第79-80页 |
·算法和边界条件 | 第80-81页 |
·锥形阀开度0.20m计算和试验比较 | 第81-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86-89页 |
·结论 | 第86-87页 |
·展望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附录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