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第一章 《诗品》的文体意义 | 第13-21页 |
第一节 “摘句”法 | 第14-16页 |
第二节 记叙趣闻轶事和诗歌本事 | 第16-18页 |
第三节 意象批评法 | 第18-21页 |
第二章 《诗品》的语言艺术 | 第21-35页 |
第一节 《诗品》语言的来源 | 第21-26页 |
一、借鉴书画理论著作的语言 | 第21-24页 |
二、来源于魏晋人物品评用语 | 第24-25页 |
三、来源于被评诗人或他人著作中的语言 | 第25-26页 |
第二节 《诗品》语言的修辞艺术 | 第26-31页 |
一、对偶 | 第26-27页 |
二、对比 | 第27-28页 |
三、比喻 | 第28-31页 |
第三节 《诗品》语言词汇的丰富性和变化性 | 第31-35页 |
第三章 《诗品》的结构艺术 | 第35-43页 |
第一节 《诗品》内外双层结构形式 | 第35-38页 |
第二节 《诗品》中互见法的运用与评语内容的平衡性 | 第38-40页 |
第三节 《诗品》的品评人数与系统性之关系 | 第40-43页 |
第四章 《诗品》文学性在后世的影响 | 第43-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