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航电枢纽工程航运经济效益后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0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国外后评价理论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国内后评价理论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20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7页 |
·本文研究的方法 | 第17-18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本文的结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内河航电枢纽航运效益后评价基本理论 | 第20-27页 |
·内河航电枢纽项目后评价内容 | 第20-22页 |
·过程后评价 | 第20页 |
·目标后评价 | 第20-21页 |
·经济效益后评价 | 第21页 |
·影响后评价 | 第21-22页 |
·可持续性后评价 | 第22页 |
·内河航电枢纽项目后评价方法 | 第22-27页 |
·项目后评价方法概述 | 第22-23页 |
·单项效益综合评价方法 | 第23-25页 |
·内河航电枢纽航运效益综合评价方法选用分析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实际运营期内航运效益目标后评价 | 第27-35页 |
·实际运营期内航运效益定性分析 | 第27-30页 |
·内河航电枢纽工程航运效益的特点 | 第27页 |
·内河航电枢纽工程航运效益的分析 | 第27-30页 |
·实际运营期内航运效益指标体系 | 第30-33页 |
·航道效益指标 | 第30-31页 |
·船闸效益指标 | 第31-32页 |
·港口效益指标 | 第32-33页 |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 | 第33-35页 |
·指标序列的选定 | 第33-34页 |
·灰色关联度计算 | 第34页 |
·综合评判结果计算 | 第34-35页 |
第四章 航运经济效益可持续性后评价 | 第35-51页 |
·航运量预测 | 第35-43页 |
·预测方法 | 第35-38页 |
·灰色预测GM(1,1)模型 | 第38-42页 |
·预测内容 | 第42-43页 |
·航运经济效益值的计算 | 第43-48页 |
·有无对比法 | 第43-46页 |
·最优等效替代法 | 第46-48页 |
·航运经济效益可持续性分析 | 第48-51页 |
·预测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可持续性因素分析 | 第49-50页 |
·经验教训和建议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51-74页 |
·大源渡航电枢纽工程概况 | 第51-52页 |
·航运效益后评价基础数据 | 第52-53页 |
·实际运营期内航运效益目标后评价 | 第53-55页 |
·航运效益指标 | 第53-54页 |
·航运效益指标综合评价 | 第54-55页 |
·航运经济效益可持续性后评价 | 第55-66页 |
·运量预测 | 第55-62页 |
·航运经济效益的计算 | 第62-65页 |
·航运经济效益可持续性分析 | 第65-66页 |
·航运效益后评价的结论 | 第66-7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4页 |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附录A | 第80页 |
附录B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