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与实践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 ·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 ·建筑电气技术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 ·工程概况 | 第14-15页 |
| ·设计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 第2章 10/0.4kV供配电系统设计 | 第16-43页 |
| ·负荷分级及负荷计算 | 第16-18页 |
| ·负荷的分级 | 第16页 |
| ·负荷计算 | 第16-18页 |
| ·短路电流的计算 | 第18-23页 |
| ·短路的原因及危害 | 第18-19页 |
| ·短路的形式 | 第19-20页 |
|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 | 第20-21页 |
| ·标幺值法计算短路电流 | 第21-23页 |
| ·变压器的选择 | 第23-27页 |
| ·变压器容量及台数的确定 | 第23-25页 |
| ·变压器类型的选择 | 第25-26页 |
| ·无功补偿容量的计算 | 第26-27页 |
| ·配电系统的设计 | 第27-29页 |
| ·配电的总体设计 | 第27页 |
| ·低压配电接线设计 | 第27-29页 |
| ·10kV变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 | 第29-30页 |
| ·备用电源的设计 | 第30-31页 |
| ·小区配电自动化的设计 | 第31-42页 |
| ·配电自动化的可行性分析 | 第32页 |
| ·配电自动化设计的要求及原则 | 第32-33页 |
| ·配电自动化的总体设计 | 第33-35页 |
| ·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 | 第35页 |
| ·小区配电一次系统设计 | 第35-38页 |
| ·测控系统的设计 | 第38-41页 |
| ·通讯方案的设计 | 第41-42页 |
| ·本章小节 | 第42-43页 |
| 第3章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 | 第43-57页 |
| ·火灾监控系统设计 | 第43-50页 |
| ·火灾报警前端设备布置及线路敷设 | 第44-45页 |
|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设计 | 第45-50页 |
| ·消防控制中心的设计 | 第50-51页 |
| ·消防通信与广播系统 | 第51-52页 |
| ·消防通信系统 | 第51-52页 |
| ·应急广播系统 | 第52页 |
| ·现场消防设备控制的设计 | 第52-56页 |
| ·排烟风机的控制 | 第52-54页 |
| ·自动喷淋泵的控制 | 第54-55页 |
| ·电梯及其迫降控制 | 第55页 |
| ·非消防电源的切断 | 第55页 |
| ·应急照明的设计 | 第55-56页 |
| ·本章小节 | 第56-57页 |
| 第4章 综合防雷的设计 | 第57-72页 |
| ·雷击的产生和危害 | 第57-59页 |
| ·雷电的形成 | 第57页 |
| ·雷电的种类 | 第57-58页 |
| ·雷电的危害 | 第58-59页 |
| ·现代防雷设计的新重点 | 第59-60页 |
| ·注重雷电电磁感应的作用 | 第59-60页 |
| ·注重防雷设计的系统性 | 第60页 |
| ·注重了等电位连接 | 第60页 |
| ·程防雷总体方案 | 第60-62页 |
| ·建筑物防雷类别的划分 | 第60-62页 |
| ·综合防雷的方案确定 | 第62页 |
| ·外部防雷设计 | 第62-64页 |
| ·接闪器的设计 | 第62-63页 |
| ·引下线的设计 | 第63页 |
| ·接地极的设计 | 第63-64页 |
| ·内部防雷设计 | 第64-66页 |
| ·配电变压器装设避雷器 | 第64-65页 |
| ·安装浪涌保护器(SPD) | 第65-66页 |
| ·建筑物内部电子信息系统的综合防雷设计 | 第66-71页 |
| ·雷电防护区的划分 | 第67页 |
| ·瞬间过电压的产生及危害 | 第67-68页 |
| ·电子设备的具体防雷措施 | 第68-71页 |
| ·本章小节 | 第71-72页 |
| 总结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附录 | 第77-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