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引言 | 第11-20页 |
·黑线仓鼠,黑线姬鼠,昆明小鼠简介 | 第11-14页 |
·黑线仓鼠概述 | 第11-13页 |
·黑线仓鼠的生物学特性 | 第12页 |
·黑线仓鼠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黑线姬鼠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昆明小鼠简介 | 第14页 |
·催乳素受体 | 第14-20页 |
·PRLR的结构 | 第15页 |
·PRLR的种类 | 第15-16页 |
·PRLR的作用机制 | 第16-17页 |
·PRLR生物学功能 | 第17-18页 |
·PRLR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PRLR基因的结构 | 第18页 |
·PRLR基因的发育性表达 | 第18-19页 |
·PRLR基因与繁殖性状的关系 | 第19-20页 |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0-31页 |
·实验材料 | 第20-22页 |
·实验用鼠的来源和采集方法 | 第20页 |
·药品和酶 | 第20-21页 |
·主要仪器 | 第21页 |
·有关试剂和溶液的配制 | 第21-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7页 |
·引物设计 | 第22-23页 |
·反应体系的优化及退火温度的确定 | 第23页 |
·黑线仓鼠肝脏DNA的提取 | 第23-24页 |
·DNA浓度和纯度的检测 | 第24-25页 |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DNA | 第25-26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DNA | 第26页 |
·SNP_s分析 | 第26-27页 |
·分析工具软件及功能网站 | 第27页 |
·PRLR基因的克隆及测序 | 第27-31页 |
·目的基因片段的回收 | 第27-28页 |
·连接反应 | 第28-29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氯化钙法 | 第29页 |
·转化 | 第29-30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及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30页 |
·目的基因测序 | 第30-31页 |
·数据处理 | 第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48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1-32页 |
·PCR扩增结果 | 第32-33页 |
·目的片段的回收 | 第33页 |
·重组质粒的PCR鉴定 | 第33-34页 |
·测序结果 | 第34-35页 |
·黑线仓鼠PRLR基因序列分析 | 第35-39页 |
·测序结果与其它物种PRLR基因的同源性比较 | 第35-38页 |
·不同物种PRLR基因系统树的构建 | 第38-39页 |
·同源性比较 | 第39页 |
·不同地理种群黑线仓鼠PRLR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 第39-44页 |
·曲阜吴村黑线仓鼠PRLR基因5′端同源性及单倍型分析 | 第39-40页 |
·临沂沂南黑线仓鼠PRLR基因5′端同源性及单倍型分析 | 第40页 |
·潍坊临朐黑线仓鼠PRLR基因5′端同源性及单倍型分析 | 第40-41页 |
·三个地理种群黑线仓鼠PRLR基因5′核苷酸序列分析 | 第41-44页 |
·三个地理种群黑线仓鼠聚类分析 | 第44-45页 |
·曲阜吴村黑线姬鼠PRLR基因的同源性及单倍型分析 | 第45-46页 |
·昆明小鼠PRLR基因的同源性及单倍型分析 | 第46页 |
·不同鼠种PRLR基因的核苷酸差异性分析 | 第46-48页 |
4 讨论 | 第48-54页 |
·实验条件及优化 | 第48-51页 |
·DNA的提取 | 第48-49页 |
·引物设计原则 | 第49页 |
·最佳PCR条件的建立 | 第49-50页 |
·dNTP的质量与浓度 | 第50页 |
·Mg~(2+)浓度 | 第50页 |
·引物的特异性和用量 | 第50-51页 |
·退火温度 | 第51页 |
·模板DNA的浓度与纯度 | 第51页 |
·克隆和测序 | 第51-52页 |
·不同物种间PRLR基因5′端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分析 | 第52-53页 |
·黑线仓鼠三个地理种群核苷酸序列多态性的比较分析 | 第53-54页 |
·不同鼠种间PRLR基因5′端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分析 | 第54页 |
5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附录 | 第62-69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