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干热河谷几种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入渗及贮水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 ·土壤入渗的研究概况 | 第11-18页 |
| ·土壤入渗过程研究 | 第11-13页 |
| ·入渗模型的应用 | 第13-14页 |
| ·入渗的影响因素 | 第14-18页 |
| ·土壤性质 | 第14-16页 |
| ·土壤表层结皮 | 第16页 |
| ·土壤初始含水量 | 第16页 |
| ·地形因素 | 第16-17页 |
| ·降雨因素 | 第17页 |
| ·植被因素 | 第17-18页 |
| ·土壤入渗研究方法概述 | 第18-19页 |
| ·双环法 | 第18-19页 |
| ·人工模拟降雨装置法 | 第19页 |
| ·水文分析法 | 第19页 |
| ·实验方法对比分析 | 第19页 |
| ·土壤贮水特性的研究 | 第19-21页 |
| ·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 ·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的理论研究 | 第21页 |
| ·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的品种选择 | 第21-22页 |
| ·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的技术研究 | 第22页 |
| ·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的效益评价 | 第22-23页 |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3-27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23-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 ·样地设置与调查 | 第25页 |
| ·土样采集与分析 | 第25-26页 |
| ·入渗性能测定 | 第26-27页 |
| ·土壤贮水量计算 | 第27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7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46页 |
| ·三种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27-29页 |
| ·三种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贮水能力 | 第29-32页 |
| ·三种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入渗性能 | 第32-42页 |
| ·三种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饱和导水率 | 第32-34页 |
| ·三种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入渗特征 | 第34-36页 |
| ·土壤渗透性能的综合评价与分析 | 第36-42页 |
| ·土壤入渗影响因子分析 | 第42-43页 |
| ·土壤入渗过程模拟 | 第43-46页 |
| 4 结论 | 第46-48页 |
| 5 讨论 | 第48-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得到如下课题资助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