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碰撞、失落与回归--华兹华斯在中国的百年之旅

致谢第1-5页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8-13页
 第一节、对华兹华斯的研究现状第8-9页
 第二节、本文研究的思路第9-10页
 第三节、本文研究的理论支撑第10-11页
 第四节、本文研究的目标与意义第11-12页
 第五节、本文的论述结构和主要内容第12-13页
第一章 华兹华斯生平和诗学思想第13-19页
 第一节、华兹华斯生平及主要作品第13-15页
 第二节、华兹华斯诗学思想第15-19页
第二章 1914-1949年华兹华斯在中国的积极译介以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第19-29页
 第一节、历史文化语境第19-20页
 第二节、第一阶段的译介——碰撞第20-24页
 第三节、华兹华斯译诗和诗学思想的影响第24-29页
  1、对新诗运动的影响第24-25页
  2、对创造社的影响第25-27页
  3、对新月派的影响第27-29页
第三章 1949-1978年华兹华斯在中国译介的失落及原因第29-34页
 第一节、政治文化语境第29-30页
 第二节、第二阶段的译介——失落第30-32页
 第三节、国家权力对翻译的操控第32-34页
第四章 1978年至今华兹华斯在中国译介的回归第34-44页
 第一节、历史文化语境第34页
 第二节、第三阶段的译介——回归第34-39页
  1、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译介情况第34-36页
  2、80年代以后的译介情况第36-39页
 第三节、西方的湖畔诗人遇到东方的田园诗人第39-44页
  1、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第40-42页
  2、华兹华斯与王维第42-44页
第五章 华兹华斯诗歌百年译介之思第44-50页
 第一节、理论基础第44-46页
 第二节、华兹华斯诗歌百年译介之思第46-50页
  1、第一阶段的积极接受和互动第46-48页
  2、第二阶段的冷遇和失落第48-49页
  3、第三阶段的回归和重生第49-50页
结语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托妮·莫里森“历史”三部曲中女性命运的伦理解读
下一篇:躁动与不安的《大卫·科波菲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