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ICF研究的X射线成像诊断系统设计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9页 |
| ·惯性约束聚变的基本概念 | 第11-14页 |
| ·驱动方式 | 第12页 |
| ·ICF研究装置的发展 | 第12-14页 |
| ·X射线诊断概论 | 第14-17页 |
| ·X射线 | 第14-15页 |
| ·X射线诊断在ICF研究的意义 | 第15-17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等离子体X射线产生机理 | 第19-27页 |
| ·等离子体 | 第19-20页 |
| ·激光等离子体的X射线辐射 | 第20-27页 |
| ·激光等离子体X射线的产生机制 | 第20-24页 |
| ·激光等离子体产生X射线的特性 | 第24-27页 |
| 第三章 高温等离子体X射线诊断技术 | 第27-39页 |
| ·KB显微成像技术 | 第27-28页 |
| ·费涅尔波带片 | 第28-30页 |
| ·X射线针孔相机 | 第30-39页 |
| ·针孔成像原理 | 第30-33页 |
| ·针孔相机在高温等离子体诊断中的应用 | 第33-35页 |
| ·核爆炸成像 | 第33页 |
| ·针孔照相用于激光核聚变实验研究 | 第33-35页 |
| ·滤波-反射镜配接技术 | 第35-39页 |
| 第四章 X射线成像诊断系统设计 | 第39-55页 |
| ·系统功能设计原理 | 第39-41页 |
| ·系统设计要求 | 第41页 |
|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第41-42页 |
| ·瞄准与调节机构 | 第42-46页 |
| ·瞄准系统 | 第42-44页 |
| ·调节机构 | 第44-46页 |
| ·前端成像系统 | 第46-49页 |
| ·小孔组件 | 第46-47页 |
| ·配接X射线平面反射镜 | 第47-48页 |
| ·滤片机构 | 第48-49页 |
| ·记录设备 | 第49页 |
| ·控制系统设计 | 第49-54页 |
| ·控制系统功能要求 | 第50页 |
| ·控制系统结构 | 第50-51页 |
| ·总控与终端控制模块 | 第51-53页 |
| ·软件设计 | 第53-54页 |
| ·系统通用性 | 第54页 |
| ·系统可靠性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系统设计精度分析 | 第55-61页 |
| ·系统调节精度计算 | 第55-56页 |
| ·姿态调节精度计算 | 第55页 |
| ·轴向调节精度计算 | 第55-56页 |
| ·靶位指示机构调节精度计算 | 第56页 |
| ·系统调节总精度计算 | 第56页 |
| ·成像系统精度分析 | 第56-59页 |
| ·时间分辨率 | 第56-57页 |
| ·空间分辨率 | 第57-59页 |
| ·控制系统精度分析 | 第59-61页 |
| 第六章 总结 | 第61-63页 |
| ·工作总结 | 第61页 |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