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视域中自我认同的危机与重建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自我认同研究概述 | 第10-18页 |
(一) 现代哲学何以特别关注自我认同论题 | 第10-14页 |
(二) 国外学者对自我认同问题研究的理论析向 | 第14-15页 |
(三) 国内学者对自我认同论题研究的学理建构 | 第15-18页 |
二、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危机 | 第18-29页 |
(一) 现代性的内涵与隐忧 | 第18-21页 |
1、现代性的内涵 | 第18-19页 |
2、现代性的隐忧 | 第19-21页 |
(二) 自我认同的辨识 | 第21-24页 |
1、自我认同的基础 | 第21-22页 |
2、自我认同的梯向 | 第22-23页 |
3、自我认同的实质 | 第23-24页 |
(三) 现代性条件下自我认同危机的表现 | 第24-29页 |
1、自我意义感的逸散 | 第24-25页 |
2、自我连续性的中断 | 第25-26页 |
3、自我主体性的迷失 | 第26-28页 |
4、自我人格的碎片化 | 第28-29页 |
三、现代性视域中自我认同危机的探因 | 第29-37页 |
(一) 现代性视域中自我认同危机的普遍原因 | 第29-34页 |
1、现代社会的时空解离导致自我的确定性丧失 | 第29-30页 |
2、现代社会的话语失序导致自我的连续性中断 | 第30-31页 |
3、现代社会的主体异化导致自我的独立性消减 | 第31-32页 |
4、现代社会的存在对立导致自我的整合性乏力 | 第32-33页 |
5、现代社会的导向多元导致自我的方向性迷失 | 第33-34页 |
(二) 当代中国社会自我认同危机的独特原因 | 第34-37页 |
1、社会的巨大变迁加速了人身份感的变化 | 第34-35页 |
2、中国社会的独特状况引发了国人的认同危机 | 第35-36页 |
3、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 第36-37页 |
四、现代性社会中自我认同的重建 | 第37-48页 |
(一) 整合重塑现代性社会中的自我认同 | 第37-40页 |
1、重塑自我认同的价值基础 | 第37-38页 |
2、整合自我认同的结构张力 | 第38-39页 |
3、规划自我认同的发展路径 | 第39-40页 |
(二) 调适引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我认同 | 第40-48页 |
1、强化媒体维持公众自我认同经历持续性的功能 | 第40-42页 |
2、发挥公共机构对个体自我认同的人文关怀 | 第42-43页 |
3、注重官方社会对自我认同价值取向的引导 | 第43-45页 |
4、疏通传统文化的生命根源 | 第45-46页 |
5、奠定消解认同危机的物质基础 | 第46-48页 |
注释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