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26页 |
|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及发展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意义 | 第14-15页 |
|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 | 第14-15页 |
| ·发展CFB 锅炉的意义 | 第15页 |
| ·国内外CFB 锅炉的发展现状 | 第15-21页 |
| ·国外CFB 锅炉的发展 | 第15-20页 |
| ·国内CFB 锅炉的发展 | 第20-21页 |
| ·CFB 锅炉的发展方向 | 第21-23页 |
| ·发展超临界CFB 锅炉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 ·超临界CFB 锅炉的开发 | 第22-23页 |
| ·大型CFB 锅炉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24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漏渣特性研究 | 第26-53页 |
| ·前言 | 第26页 |
| ·常见风帽种类及特性 | 第26-29页 |
| ·现有理论对风帽漏渣机理的解释 | 第29-30页 |
| ·Γ形导向风帽漏渣理论判据及其试验研究 | 第30-39页 |
| ·Γ形风帽漏渣的理论判据 | 第30-32页 |
| ·试验台系统简介 | 第32-33页 |
| ·床料倒灌风帽颗粒流速的计算 | 第33-34页 |
| ·漏渣临界理论判据的试验验证 | 第34-39页 |
| ·Γ形导向风帽出口临界风速 | 第39页 |
| ·出口向下倾斜风帽漏渣理论判据及其试验研究 | 第39-50页 |
| ·θ=30°,11=100mm 临界理论判据的试验验证 | 第40-42页 |
| ·θ=30°,12=80mm 临界理论判据的试验验证 | 第42-43页 |
| ·θ=30°,13=70mm 临界理论判据的试验验证 | 第43-45页 |
| ·θ=45°,11=100mm 临界理论判据的试验验证 | 第45-47页 |
| ·θ=45°,12=80mm 临界理论判据的试验验证 | 第47-48页 |
| ·θ=45°,13=70mm 临界理论判据的试验验证 | 第48-50页 |
| ·风帽出口临界风速的理论推导 | 第50-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三章 U 型回料阀系统气固两相流的理论模型 | 第53-63页 |
| ·前言 | 第53页 |
| ·返料机构的类型及研究现状 | 第53-57页 |
| ·回料阀送风量 | 第55页 |
| ·颗粒总量 | 第55页 |
| ·颗粒大小 | 第55-56页 |
| ·回料阀两室间矩形通道高度 | 第56-57页 |
| ·系统压力 | 第57页 |
| ·CFB 锅炉U 型回料阀气固两相流流动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57-62页 |
| ·立管中的空气份额δ和εxj 的计算 | 第60-61页 |
| ·回料阀系统几何结构参数在模型中的表达 | 第61-62页 |
| ·颗粒和气体的物性参数在模型中的表达 | 第62页 |
| ·运行参数在模型中的表达 | 第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四章 回料阀系统气固两相流模型实验与理论预测的对比 | 第63-84页 |
| ·前言 | 第63页 |
| ·回料阀气固两相流模型实验系统简介 | 第63-68页 |
| ·立管系统 | 第63-64页 |
| ·U 型回料阀系统 | 第64-65页 |
| ·送风系统 | 第65页 |
| ·立管中颗粒流量Gs 的测量 | 第65-67页 |
| ·立管中窜气量的计算 | 第67-68页 |
| ·实验与理论模型预测结果的对比 | 第68-82页 |
| ·固定hg,Lss,改变Gs 时, Lsp 随Q1 变化 | 第68-70页 |
| ·固定hg,改变Lss 时,Lsp 随Q1 变化 | 第70-73页 |
| ·固定hg,Q1 时,改变Gs 时, Lsp 随Lss 变化 | 第73-75页 |
| ·固定Lss,改变hg 时, Lsp 随Q1 变化 | 第75-79页 |
| ·其它几何结构对Lsp 影响的理论预测 | 第79-81页 |
| ·立管中窜风量占总送风量比例δ的计算值 | 第81-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 符号 | 第90-92页 |
| 附录1 | 第92-96页 |
| 附录2 | 第96-99页 |
| 致谢 | 第99-10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