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配电网运行方式及运行方式优化的意义 | 第12-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运行方式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配网重构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存在问题及本课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配电网运行方式评价体系 | 第20-37页 |
| ·概述 | 第20-21页 |
| ·层次分析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 第21-23页 |
| ·层次分析法概述 | 第21-22页 |
| ·层次分析法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 ·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评价标准获取 | 第23-35页 |
| ·指标的选取 | 第24-27页 |
| ·建立层次结构 | 第27-29页 |
| ·方案属性决策表 | 第29页 |
| ·权重判断矩阵 | 第29-30页 |
| ·属性权重判断 | 第30-33页 |
| ·方案权重判断 | 第33-34页 |
| ·综合权重的计算 | 第34-35页 |
| ·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基于配网拓扑特征的改进遗传算法 | 第37-61页 |
| ·遗传算法简介 | 第37页 |
|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37-43页 |
| ·编码 | 第39页 |
| ·遗传操作 | 第39-43页 |
| ·选择 | 第40-41页 |
| ·交叉 | 第41-43页 |
| ·变异 | 第43页 |
| ·遗传算法的特点 | 第43-44页 |
| ·配电网拓扑特征 | 第44-53页 |
| ·配电网接线模式分析 | 第45-51页 |
| ·典型配电网接线模式 | 第45-48页 |
| ·实际配网运行方式 | 第48-51页 |
| ·配电网拓扑分析 | 第51-53页 |
| ·遗传算法的改进 | 第53-58页 |
| ·基于配网拓扑特征的改进遗传算法 | 第53-58页 |
| ·编码的改进 | 第53-55页 |
| ·初始种群生成的改进 | 第55页 |
| ·不可行解的判断 | 第55-56页 |
| ·不可行解操作策略 | 第56页 |
| ·交叉操作的改进 | 第56-57页 |
| ·突变操作的改进 | 第57-58页 |
| ·精英保留策略的改进 | 第58页 |
| ·适应度函数 | 第58-59页 |
| ·遗传算法约束条件 | 第59-60页 |
| ·遗传算法的终止条件 | 第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四章 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 | 第61-70页 |
| ·引言 | 第61页 |
| ·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 | 第61-63页 |
| ·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系统结构 | 第63-64页 |
| ·配电网运行状态体现 | 第64-66页 |
| ·运行方式优化流程 | 第66-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五章 算例分析 | 第70-78页 |
| ·某实际69 节点算例 | 第70-75页 |
| ·算例描述 | 第70页 |
| ·拓扑收缩简化 | 第70-71页 |
| ·计算结果 | 第71-75页 |
| ·上海某实际电网算例 | 第75-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 ·结论与创新点 | 第78-79页 |
| ·展望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已投寄论文目录 | 第86-8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7-88页 |
| 致谢 | 第88-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