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详细摘要 | 第6-8页 |
Detailed Abstract | 第8-13页 |
1 绪论 | 第13-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生物质制氢技术综合评价国内外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3-16页 |
·生物质制氢技术综合评价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生物质制氢技术综合评价国内研究进展 | 第15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本文选题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本文选题 | 第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理论意义 | 第17-18页 |
·实践意义 | 第18页 |
·本文结构 | 第18-21页 |
2 生物质制氢技术 | 第21-49页 |
·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技术概述 | 第21-27页 |
·生物质能的概念和地位 | 第21-23页 |
·国内外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概况 | 第23-27页 |
·生物质制氢技术概述 | 第27-32页 |
·生物质生物制氢技术 | 第27-29页 |
·热化学制氢技术 | 第29-32页 |
·生物质热解制氢 | 第32-48页 |
·生物质热解及特点 | 第34页 |
·生物质热解一般过程及产物 | 第34-37页 |
·生物质热解制氢基本原理 | 第37-38页 |
·国内外生物质热解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 第38-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3 生物质催化热解制氢技术试验研究 | 第49-69页 |
·几种典型农林废弃生物质催化热解制氢 | 第49-63页 |
·H_2浓度随热解温度的变化规律 | 第51-52页 |
·H_2产量随热解温度的变化规律 | 第52-53页 |
·H_2浓度和产量随恒温热解停留时间的变化规律 | 第53-54页 |
·热解最终三相产物产率分布规律 | 第54-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污泥热解制氢研究 | 第63-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4 基于3E分析的生物质制氢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69-79页 |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方法 | 第69-70页 |
·生物质制氢技术3E影响分析 | 第70-75页 |
·技术工艺评价一般影响因素 | 第71-72页 |
·生物质制氢技术能源(Energy)影响分析 | 第72页 |
·生物质制氢技术经济(Economy)影响分析 | 第72-73页 |
·生物质制氢技术环境(Environment)影响分析 | 第73-75页 |
·建立生物质制氢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9页 |
5 HPTB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 第79-93页 |
·构建HPTB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79-81页 |
·HPTB模糊集理论 | 第79-80页 |
·HPTB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80-81页 |
·模糊综合评价在HPTB上的应用 | 第81-90页 |
·选择评价对象并分析 | 第82页 |
·确定HPTB模糊综合评价因素集 | 第82-84页 |
·建立HPTB综合评价指标隶属函数并确定其隶属度 | 第84-87页 |
·确定指标权重矩阵并计算综合评价值 | 第87-90页 |
·HPTB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90-91页 |
·能源-经济-环境子系统技术选择分析 | 第90页 |
·HPTB模糊综合评价最终结果分析 | 第90-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6 发展生物质制氢技术的初步建议 | 第93-97页 |
·发展生物质制氢技术的意义 | 第93-95页 |
·发展我国生物质制氢技术的几点建议 | 第95-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7-101页 |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第97-98页 |
·主要结论 | 第97-98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98页 |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98-101页 |
·研究局限 | 第98-99页 |
·研究展望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致谢 | 第105-107页 |
作者简介、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第107-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