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导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2 公务员个人品德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6页 |
·公务员个人品德的内涵界定 | 第18-22页 |
·个人品德概念的提出 | 第18-19页 |
·个人品德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公务员个人品德的概念及定位 | 第20-21页 |
·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关系 | 第21-22页 |
·公务员个人品德建设的价值维度和时代要求 | 第22-26页 |
·公务员个人品德建设的价值维度 | 第22-24页 |
·公务员个人品德建设的时代要求 | 第24-26页 |
3 公务员个人品德建设的现状 | 第26-33页 |
·公务员个人品德建设的现状 | 第26-31页 |
·改革开放以来公务员个人品德建设的成就 | 第26-29页 |
·现阶段公务员个人品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 第29-31页 |
·公务员个人品德失范的消极影响 | 第31-33页 |
·公务员个人品德失范对党的自身建设的消极影响 | 第31页 |
·公务员个人品德失范对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消极影响 | 第31-32页 |
·公务员个人品德失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消极影响 | 第32-33页 |
4 现阶段公务员个人品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 第33-39页 |
·个人原因 | 第33-34页 |
·社会责任感缺失 | 第33页 |
·心态失衡 | 第33-34页 |
·生活情趣低下 | 第34页 |
·不求自律 | 第34页 |
·制度原因 | 第34-36页 |
·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 第34-35页 |
·监督制约体系不健全 | 第35页 |
·法制化建设缺失 | 第35-36页 |
·考录制度不完善 | 第36页 |
·教育培训的滞后 | 第36页 |
·经济原因 | 第36-37页 |
·经济体制转型的负面效应 | 第36-37页 |
·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 | 第37页 |
·社会原因 | 第37-39页 |
·社会不良风气的蔓延 | 第37-38页 |
·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的不良影响 | 第38-39页 |
5 公务员个人品德建设的途径探索 | 第39-50页 |
·历史与现实:传统儒家伦理的扬弃 | 第39-42页 |
·礼法并用,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相结合 | 第39-40页 |
·修身正己,他律与自律共同作用 | 第40-42页 |
·借鉴与反思:国外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的成功经验 | 第42-44页 |
·新加坡、韩国的廉政法治及其启示 | 第42-43页 |
·美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的启示 | 第43页 |
·其他国家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的启示 | 第43-44页 |
·继承、发展与创新:公务员个人品德建设途径的若干思考 | 第44-50页 |
·当前公务员个人品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44-46页 |
·当前公务员个人品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 第46-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作者简历 | 第51-5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