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接枝有螺旋大分子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手性识别能力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8页
   ·聚合物空心微球的性能及应用第18-22页
     ·医药和生物学领域第18页
     ·微容器和微反应器第18-19页
     ·聚合物复合材料填料第19-20页
     ·多孔材料第20-21页
     ·催化剂领域第21页
     ·其他方面的应用第21-22页
   ·空心微球制备方法第22-24页
     ·自组装法第22-23页
     ·模板法第23-24页
   ·螺旋聚合物的研究历程第24-26页
   ·螺旋聚乙炔衍生物的研究进展第26-32页
     ·引言第26页
     ·螺旋手性聚乙炔衍生物的合成第26-27页
     ·螺旋聚合物的研究方法第27页
     ·螺旋手性聚乙炔衍生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展望第27-32页
       ·刺激响应第28-29页
       ·光学活性第29页
       ·分子识别第29-30页
       ·仿生物大分子第30-31页
       ·不对称催化第31页
       ·降解性能第31-32页
   ·种子溶胀聚合研究进展第32-36页
     ·引言第32页
     ·两步种子溶胀聚合工艺第32页
     ·两步种子溶胀聚合机理第32-34页
       ·溶胀机理第33-34页
       ·致孔机理第34页
     ·影响两步种子溶胀聚合的因素第34-35页
       ·溶胀过程的控制第34页
       ·种子微球对聚合的影响第34-35页
       ·助溶胀剂的影响第35页
       ·单体与种子相对用量第35页
       ·交联剂的含量第35页
       ·溶剂的影响第35页
     ·两步种子溶胀聚合的应用第35-36页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36-38页
第二章 接枝有螺旋大分子空心微球的制备及其手性识别能力第38-62页
   ·引言第38-39页
   ·实验部分第39-47页
     ·实验试剂第39-40页
     ·实验仪器第40-41页
     ·单体的合成第41-42页
     ·单体的表征第42-44页
     ·铑金属催化剂的合成第44页
     ·侧链带有双键的螺旋聚合物的合成第44-45页
     ·螺旋聚合物的表征第45页
     ·PMV模板微球的制备第45页
     ·PMV/CPMD-g-OAHP核壳微球的制备第45-46页
     ·CPMD-g-OAHP空心微球的制备第46页
     ·透射电镜观察第46页
     ·扫描电镜观察第46页
     ·微球结构及光学活性表征第46页
     ·手性识别能力测试第46-47页
     ·手性分离能力测试第47页
   ·结果与讨论第47-60页
     ·螺旋共聚物的制备第47-48页
     ·共聚物的红外及核磁表征第48-50页
     ·共聚物的二级结构表征第50-51页
     ·CPMD-g-OAHP空心微球的制备工艺第51-53页
     ·CPMD-g-OAHP空心微球的红外表征第53-54页
     ·CPMD-g-OAHP空心微球的光学活性第54-55页
     ·SEM表征第55页
     ·TEM表征第55-56页
     ·PMV模板对空心微球的影响第56-57页
     ·CPMD-g-OAHP空心微球对R型和S型苯乙胺的手性识别能力第57-58页
     ·CPMD-g-OAHP空心微球对外消旋苯乙胺的手性分离能力第58-59页
     ·CPMD-g-OAHP空心微球对DL-苯丙氨酸和酒石酸的手性分离能力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三章 接枝有螺旋大分子多孔交联微球的制备第62-76页
   ·引言第62页
   ·实验部分第62-65页
     ·实验试剂第62-63页
     ·实验仪器第63页
     ·聚苯乙烯种子微球的合成第63页
     ·螺旋共聚物的合成第63-64页
     ·聚合物的表征第64页
     ·制备PSD-g-OAHP多孔交联微球第64页
     ·PSD-g-OAHP多孔交联微球的表征第64-65页
   ·结果与讨论第65-75页
     ·螺旋共聚物及其二级结构的表征第65-66页
     ·螺旋聚合物的乳化第66-68页
     ·利用方案1得到的乳化液制备PSD-g-OAHP多孔交联微球第68-70页
       ·微观结构第68-69页
       ·红外和CD表征第69-70页
     ·利用方案2得到的乳化液制备PSD-g-OAHP多孔交联微球第70-73页
       ·红外谱图第70-71页
       ·微观结构第71-72页
       ·CD及紫外谱图第72-73页
     ·利用方案3得到的poly(1-co-3)乳液制备PSD-g-OAHP多孔交联微球第73-75页
       ·poly(1-co-3)乳液的制备第73-74页
       ·poly(1-co-3)乳液的CD及紫外谱图第74页
       ·微球制备结果第74-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四章 结论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6页
致谢第86-88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8-90页
作者简介第90页
导师介绍第90-91页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91-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氢键诱导的羧酸—胺复合物的制备与结构研究
下一篇:新型Keplerate型Mo-O基纳米多金属氧簇的合成与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