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9-15页 |
·蜂窝复合材料的应用 | 第9-12页 |
·金属蜂窝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蜂窝复合材料的分类、加工方法及其对比 | 第13-14页 |
·成型法制备金属蜂窝芯板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4-15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板料弯曲成型变形区的应力应变分布研究 | 第17-28页 |
·线性弹塑性弯曲 | 第17-19页 |
·弹性弯曲 | 第17-19页 |
·弹塑性弯曲 | 第19页 |
·纯塑性弯曲 | 第19页 |
·三维塑性弯曲时的应力应变状态 | 第19-21页 |
·窄板弯曲 | 第19-20页 |
·宽板弯曲 | 第20-21页 |
·宽板弯曲时的应力分布 | 第21-25页 |
·主应力法的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无硬化宽板大塑性变形的弯曲 | 第22-23页 |
·有硬化宽板大塑性变形的弯曲 | 第23-24页 |
·有硬化小变形的弯曲 | 第24-25页 |
·板料塑性弯曲时中性层的内移 | 第25-26页 |
·应力中性层 | 第25-26页 |
·应变中性层 | 第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薄板滚压成型数值模拟有限元理论 | 第28-38页 |
·概述 | 第28页 |
·弹塑性问题的有限元法 | 第28-34页 |
·大变形问题的有限元法 | 第34-37页 |
·ALE方法的基本概念 | 第34-36页 |
·ALE方法描述的控制方程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基于ANSYS/LS-DYNA渐开线齿廓滚压成型过程的有限元模拟 | 第38-57页 |
·概述 | 第38页 |
·ANSYS/LS-DYNA简介 | 第38-40页 |
·ANSYS/LS-DYNA的一般分析过程 | 第40-41页 |
·滚压成型过程的有限元模拟 | 第41-56页 |
·定义单元类型及相关的实参数 | 第41-42页 |
·定义分析所需的材料模型 | 第42页 |
·建立显式动力分析的模型 | 第42-45页 |
·创建PART,定义接触 | 第45-47页 |
·施加载荷、约束和初始条件 | 第47-49页 |
·求解相关参数和选项的设定 | 第49-52页 |
·求解过程与重启动 | 第52-5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3-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基于LS-DYNA渐开线齿廓参数改进的数值分析研究 | 第57-66页 |
·影响渐开线齿廓形状参数的确定 | 第57-58页 |
·基于LS-DYNA渐开线齿廓参数改进的数值分析 | 第58-63页 |
·仿真分析结果的实验验证 | 第63-65页 |
·实验的目的 | 第63页 |
·实验的装置 | 第63页 |
·实验采用的渐开线齿廓成型辊参数 | 第63页 |
·实验的步骤及结果 | 第63-64页 |
·成型精度分析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成型过程的受力分析及其成型驱动力与输入功率定量关系的研究 | 第66-75页 |
·成型过程的受力分析 | 第66-67页 |
·受力分析总结 | 第67页 |
·渐开线齿廓的形成及其特性 | 第67-68页 |
·渐开线的形成 | 第67页 |
·渐开线的特性 | 第67-68页 |
·渐开线齿廓滚压成型半蜂窝波形过程驱动力模型的建立 | 第68-69页 |
·成型驱动力与输入功率定量关系的研究 | 第69-74页 |
·定轴转动刚体上作用力的功 | 第69-70页 |
·质点系的动能 | 第70-72页 |
·功率方程 | 第72-73页 |
·成型驱动力与输入功率定量关系的研究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七章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参数的改变对成型驱动力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75-83页 |
·塑性行为的基本假设 | 第75-76页 |
·应力—应变曲线的理想化 | 第76-77页 |
·有限元仿真计算及试验数据的采集 | 第77-79页 |
·数据处理(利用非线性最小平方拟合器进行多项式回归拟合) | 第79-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八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 第83-86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83页 |
·论文的创新点及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论文的不足及展望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附录:本人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