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钢包芯线氮化钒粉芯造粒--干燥工艺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第一章 绪言 | 第10-24页 |
| ·前言 | 第10页 |
| ·微合金加入方式 | 第10-16页 |
| ·喷粉技术 | 第10-11页 |
| ·喂线技术 | 第11-16页 |
| ·氮化钒 | 第16-21页 |
| ·引言 | 第16页 |
| ·氮化钒的制备方法 | 第16-19页 |
| ·氮化钒的应用情况 | 第19-21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21-22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2-23页 |
|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检测方法 | 第24-32页 |
| ·试验原料 | 第24页 |
| ·试验设备 | 第24-26页 |
| ·造粒设备 | 第24-25页 |
| ·全自动电脑干燥箱 | 第25-26页 |
| ·其它试验设备 | 第26页 |
| ·干球外观形貌和内部结构检测 | 第26-27页 |
| ·干球力学性能检测试验 | 第27-30页 |
| ·干球落下强度试验 | 第27-28页 |
| ·干球搅拌强度试验 | 第28页 |
| ·干球抗压强度试验 | 第28-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造粒基本原理及初步试验 | 第32-44页 |
| ·前言 | 第32页 |
| ·粉体造粒技术的现状及展望 | 第32-34页 |
| ·粉体造粒技术的现状 | 第32页 |
| ·粉体造粒技术的展望 | 第32-34页 |
| ·颗粒群的团聚粘结机理 | 第34-35页 |
| ·造粒的基本原理 | 第35-38页 |
| ·团粒的核化与成长 | 第35-36页 |
| ·桥连液的需用量 | 第36-37页 |
| ·成长动力学 | 第37-38页 |
| ·团粒尺寸分布 | 第38页 |
| ·造粒初步试验 | 第38-42页 |
| ·氮化钒粉末休止角的测定 | 第38-39页 |
| ·粘合剂的选择 | 第39-41页 |
| ·氮化钒造粒机理初探 | 第41-42页 |
| ·圆盘造粒机的改造 | 第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第四章 氮化钒粉末造粒—干燥试验研究 | 第44-78页 |
| ·试验流程 | 第44-45页 |
| ·影响圆盘造粒的因素 | 第45-54页 |
| ·圆盘造粒机工作特点 | 第45-46页 |
| ·圆盘造粒机工作区域 | 第46-47页 |
| ·影响造粒的因素 | 第47-54页 |
| ·影响生球干燥的因素 | 第54-57页 |
| ·干燥介质的温度 | 第54-55页 |
| ·干燥介质的流速 | 第55-56页 |
| ·生球的初始含水率与物质组成 | 第56页 |
| ·球层高度及生球尺寸 | 第56-57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7-77页 |
| ·造粒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7-68页 |
| ·球粒干燥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8-71页 |
| ·生球干燥过程讨论 | 第71-74页 |
| ·试验条件的优化和拟合分析 | 第74-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78-80页 |
| ·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