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3-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6-10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6-8页 |
·论文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8-10页 |
第二章 生态位研究动态与能源供应 | 第10-17页 |
·生态位研究动态 | 第10-13页 |
·生态位理论研究动态 | 第10-12页 |
·生态位理论 | 第12-13页 |
·能源供应稳定性 | 第13-17页 |
·能源供应现状 | 第13-15页 |
·能源供应 | 第15页 |
·能源供应稳定性及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第三章 基于生态位的区域能源供应稳定性评价 | 第17-25页 |
·能源供应稳定性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 第17-19页 |
·指标体系构建目标 | 第17-18页 |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18-19页 |
·区域能源供应稳定性的生态位评价指标选择 | 第19-21页 |
·生态位与区域能源供应稳定性的关系 | 第19页 |
·能源供应稳定性的生态位评价指标 | 第19-21页 |
·基于生态位的区域能源供应系统稳定性评价 | 第21-25页 |
·能源供应生态位评价模型构建 | 第21-22页 |
·能源供应协调性模型 | 第22-23页 |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23-25页 |
第四章 区域能源供应稳定性的敏感性分析 | 第25-32页 |
·敏感性分析 | 第25-26页 |
·敏感性分析含义及分类 | 第25页 |
·敏感性分析步骤 | 第25-26页 |
·区域能源供应稳定性的敏感性分析 | 第26-32页 |
·准则层对能源供应稳定性的敏感性分析 | 第26-28页 |
·指标层因素对准则层生态位的敏感性分析 | 第28-29页 |
·指标层对区域能源供应稳定性的敏感性分析 | 第29-32页 |
第五章 实例分析-基于生态位的某区域电力供应稳定性分析 | 第32-49页 |
·某区域电力供应稳定性影响因素情况简介 | 第32-34页 |
·研究区域的资源概况 | 第32-33页 |
·研究区域的环境概况 | 第33页 |
·研究区域的经济情况 | 第33-34页 |
·区域电力供应稳定性生态位评价指标 | 第34-37页 |
·某区域电力供应稳定性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4-35页 |
·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35-37页 |
·基于生态位的某区域电力供应稳定性评价 | 第37-49页 |
·能源供应稳定性生态位评价 | 第37-41页 |
·电力供应协调性分析 | 第41-44页 |
·区域电力供应稳定性敏感性分析 | 第44-4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49页 |
·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