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区影响耕地质量的障碍因子分析及耕地生产潜力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 第16-20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2.1.1 耕地地力 | 第16页 |
2.1.2 农用地分等 | 第16-17页 |
2.1.3 耕地生产潜力 | 第1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2.1 人地协调理论 | 第17页 |
2.2.2 土地肥力理论 | 第17-18页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页 |
2.2.4 边际效益递减理论 | 第18页 |
2.2.5 木桶理论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0-26页 |
3.1 区域概况 | 第20-22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20页 |
3.1.2 自然条件 | 第20-22页 |
3.1.3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2页 |
3.2 土地利用现状 | 第22-23页 |
3.3 耕地利用现状 | 第23-24页 |
3.4 数据来源 | 第24页 |
3.5 主要参考规范规程 | 第24-26页 |
第四章 长安区影响耕地质量的障碍因子分析 | 第26-45页 |
4.1 长安区耕地质量等级及分布特点 | 第26-28页 |
4.1.1 长安区耕地质量等级 | 第26-27页 |
4.1.2 长安区耕地质量分布特点 | 第27-28页 |
4.2 影响耕地质量障碍因子的选取 | 第28-29页 |
4.3 影响耕地质量的障碍因子分析 | 第29-45页 |
4.3.1 有效土层厚度分析 | 第31-32页 |
4.3.2 排水条件分析 | 第32-34页 |
4.3.3 表层土壤质地分析 | 第34-36页 |
4.3.4 土壤盐渍化分析 | 第36-37页 |
4.3.5 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 | 第37-38页 |
4.3.6 地形坡度分析 | 第38-40页 |
4.3.7 灌溉水源分析 | 第40-42页 |
4.3.8 灌溉保证率分析 | 第42-45页 |
第五章 长安区耕地生产潜力挖掘 | 第45-61页 |
5.1 障碍因子的改良 | 第45-56页 |
5.1.1 有效土层厚度的改良 | 第45-46页 |
5.1.2 排水条件的改良 | 第46-47页 |
5.1.3 土壤盐渍化的改良 | 第47-49页 |
5.1.4 地形坡度的改良 | 第49-50页 |
5.1.5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改良 | 第50-51页 |
5.1.6 灌溉保证率的改良 | 第51-52页 |
5.1.7 灌溉水源的改良 | 第52-56页 |
5.1.8 土壤质地的改良 | 第56页 |
5.2 改良后耕地自然质量等别的计算 | 第56-60页 |
5.2.1 耕地自然质量分的计算 | 第57页 |
5.2.2 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的计算 | 第57-58页 |
5.2.3 耕地自然质量等划分 | 第58-60页 |
5.3 长安区耕地生产潜力挖掘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1-63页 |
6.1 结论 | 第61-63页 |
6.1.1 提高耕地生产力的建议 | 第61-62页 |
6.1.2 不足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