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前言 | 第10-13页 |
1 引言 | 第10页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粤选系列匍匐翦股颖草坪草选育的意义 | 第10-11页 |
·分子标记技术在草坪草辅助育种方面研究的前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3 技术路线图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1 匍匐翦股颖育种研究 | 第13-17页 |
·育种目标 | 第13-14页 |
·国内外匍匐翦股颖育种方法与品种 | 第14-17页 |
·引种 | 第15页 |
·系统选育 | 第15-16页 |
·杂交育种 | 第16页 |
·诱变育种 | 第16-17页 |
·高新技术育种 | 第17页 |
2 匍匐翦股颖分子标记研究 | 第17-23页 |
·RFLP 标记 | 第18页 |
·RAPD 标记 | 第18-19页 |
·单引物标记 | 第19页 |
·AFLP 标记 | 第19-20页 |
·SSR 标记 | 第20页 |
·ISSR 标记 | 第20-21页 |
·SCRA 标记 | 第21页 |
·SRAP 标记 | 第21-23页 |
3 问题与展望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基于RAPD 分子标记的粤选系列匍匐翦股颖34 份田间筛选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4-49页 |
第一节 翦股颖属植物基因组DNA 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 第24-3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植物材料 | 第25页 |
·试验方法 | 第25-27页 |
·高盐低pH 法 | 第25页 |
·SDS 法 | 第25-26页 |
·试剂盒法 | 第26页 |
·吸附柱法 | 第26页 |
·改良高盐低pH 法 | 第26页 |
·改良的CTAB 法 | 第26-27页 |
·DNA 检测方法 | 第27页 |
·核酸蛋白浓度测定 | 第27页 |
·电泳检测 | 第27页 |
·RAPD 分析 | 第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核酸蛋白浓度测定结果 | 第27-29页 |
·DNA 电泳检测分析结果 | 第29页 |
·RAPD 检测结果 | 第29-30页 |
3 讨论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匍匐翦股颖RAPD-PCR 反应体系优化 | 第31-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5页 |
·植物材料 | 第31-32页 |
·DNA 的提取及检测 | 第32页 |
·RAPD-PCR 扩增程序 | 第32页 |
·RAPD 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32-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37页 |
·RAPD 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35-36页 |
·Taq 酶浓度的优化 | 第35页 |
·Primer 浓度的优化 | 第35页 |
·DNA 浓度的优化 | 第35-36页 |
·Mg~(2+)与dNTPs 互作 | 第36页 |
·RAPD 反应体系的确立 | 第36页 |
·运用新体系进行RAPD 检测 | 第36-37页 |
3 讨论 | 第37-39页 |
第三节 粤选系列匍匐翦股颖田间筛选品种(品系)遗传多样性RAPD 分析 | 第39-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植物材料 | 第40页 |
·DNA 的提取及检测 | 第40页 |
·RAPD-PCR 扩增程序 | 第40-41页 |
·引物筛选 | 第41页 |
·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41-42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8页 |
·DNA 的提取 | 第42-43页 |
·0.8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 | 第42页 |
·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 | 第42-43页 |
·引物的筛选 | 第43-44页 |
·47 条多态性引物扩增结果 | 第44-45页 |
·用于RAPD-PCR 扩增的47 条引物的多态性 | 第45-46页 |
·34 份匍匐翦股颖品种(品系)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 第46页 |
·聚类分析 | 第46-48页 |
3 讨论 | 第48-49页 |
第三章 基于SRAP 标记的160 份粤选系列匍匐翦股颖辐射系材料遗传突变多样性分析 | 第49-75页 |
第一节 匍匐翦股颖SRAP-PCR 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 第49-5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2页 |
·植物材料 | 第50页 |
·DNA 的提取及检测 | 第50页 |
·SRAP-PCR 体系的建立 | 第50-52页 |
·SRAP-PCR 反应条件 | 第50-51页 |
·SRAP-PCR 反应体系正交设计 | 第51-52页 |
·SRAP-PCR 引物组合的筛选 | 第5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4页 |
·SRAP-PCR 体系正交设计试验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SRAP-PCR 引物组合的筛选结果 | 第53页 |
·最佳SRAP-PCR 反应体系的检验 | 第53-54页 |
3 讨论 | 第54-55页 |
第二节 粤选系列匍匐翦股颖辐射系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SRAP 分析 | 第55-6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6-59页 |
·植物材料 | 第56-58页 |
·DNA 的提取及检测 | 第58页 |
·SRAP-PCR 体系的建立 | 第58页 |
·辐射诱变突变系的筛选 | 第58-59页 |
·数据分析 | 第5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9-67页 |
·160 份匍匐翦股颖品种(品系)的SRAP 特异性筛选 | 第59-61页 |
·30 份诱变辐射有特异性的品系SRAP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61-66页 |
·30 份有特异性匍匐翦股颖品种(品系)的聚类分析 | 第66-67页 |
3 讨论 | 第67-68页 |
第三节 匍匐翦股颖SRAP-DNA 指纹图谱构建与遗传差异分析 | 第68-7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8-70页 |
·试验材料 | 第68-69页 |
·DNA 的提取及检测 | 第69页 |
·SRAP-PCR 扩增 | 第69-70页 |
·DNA 指纹图谱的构建 | 第70页 |
·遗传差异分析 | 第7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0-74页 |
·DNA 的提取结果 | 第70-71页 |
·SRAP 标记的多态性 | 第71-72页 |
·13 个匍匐翦股品系的DNA 指纹图谱 | 第72页 |
·13 个匍匐翦股颖品系的遗传差异 | 第72-73页 |
·13 份匍匐翦股颖品种(品系)的聚类 | 第73-74页 |
3 讨论 | 第74-75页 |
·品系间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与品系来源的一致性 | 第74页 |
·SRAP 标记在匍匐翦股颖新品系鉴定的可行性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个人简介 | 第83-84页 |
导师简介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