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5页 |
波斯语转写说明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8-23页 |
一、选题与方法 | 第8-14页 |
二、史料概说 | 第14-17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四、篇章结构 | 第21-23页 |
第一章、"蒙古斯坦"的形成与草原领地的分封 | 第23-58页 |
一、导言 | 第23-24页 |
二、"蒙古斯坦"与成吉思汗的遗产 | 第24-38页 |
三、关于"中央兀鲁思"的分封 | 第38-57页 |
四、小结:哈剌和林与拖雷家族分地 | 第57-58页 |
第二章、草原政治中心的西移与哈刺和林之成立 | 第58-88页 |
一、窝阔台家族统治时期的新、旧政治中心 | 第58-63页 |
二、东、西蒙古的统合与政治重心之西移 | 第63-76页 |
三、作为"公共领地"的哈剌和林地区 | 第76-83页 |
四、小结 | 第83-86页 |
文中所引用哈刺和林史事相关之波斯-阿语文献原文 | 第86-88页 |
第三章、草原分封制度的延伸及调整:以大蒙古国政治背景下的山西地区为中心 | 第88-120页 |
一、导言 | 第88-91页 |
二、窝阔台合罕时期的分封情势 | 第91-99页 |
三、贵由~蒙哥:蒙古帝国东西疆域的再分配 | 第99-105页 |
四、拖雷家族之山西分地考述 | 第105-116页 |
五、小结:大蒙古国时期分封的原则及特点 | 第116-120页 |
第四章、后妃、婚姻集团与权力核心:以窝阔台后妃谱系为中心,兼辨脱列哥那非太宗"六皇后" | 第120-137页 |
一、窝阔台后妃谱系的重建 | 第120-129页 |
二、"六皇后"还是"太皇后" | 第129-132页 |
三、关于《1240年河南济源十方大紫微宫懿旨碑》的问题 | 第132-134页 |
小结:从婚姻角度来看蒙古帝国的历史 | 第134-137页 |
第五章、蒙古草原传统之移入及其转型:基于对诸蒙古汗国制度比较的一个考察 | 第137-186页 |
一、引言 | 第137-140页 |
二、西方蒙古汗国的"二元"构造 | 第140-168页 |
三、元代政治的内在结构 | 第168-180页 |
四、小结 | 第180-183页 |
《完者都史》所载蒙古异密及怯薛名录原文 | 第183-186页 |
第六章、附录 | 第186-224页 |
见诸波斯史料的一场元代宫廷政变:以《瓦萨甫史》、《完者都史》为中心的考察 | 第186-218页 |
相关史料原文与校勘 | 第218-2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24-244页 |
承教录 | 第244-2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