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0-29页 |
1. 中医学对胎漏、胎动不安的认识 | 第10-22页 |
·对病因的认识 | 第10-11页 |
·对病机的认识 | 第11-13页 |
·对治疗的临床研究 | 第13-22页 |
·《金匮要略》安胎养胎之法 | 第22页 |
·药物研究 | 第22页 |
2. 西医学对早期先兆流产的认识 | 第22-24页 |
·对病因病理的认识 | 第23页 |
·对临床治疗的认识 | 第23-24页 |
3. 催乳素与早期先兆流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第24-29页 |
·催乳素的结构 | 第24-25页 |
·催乳素在生殖方面的功能 | 第25页 |
·催乳素水平的调节因素 | 第25-26页 |
·催乳素在妊娠期间的数值范围 | 第26页 |
·催乳素在早期妊娠中的作用 | 第26-28页 |
·实验研究 | 第28-29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9-42页 |
1. 诊断标准 | 第29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9页 |
·中医诊断依据 | 第29页 |
2. 病例选择标准 | 第29-30页 |
·纳入病例标准 | 第29-30页 |
·排除病例标准 | 第30页 |
·剔除病例和脱落病例 | 第30页 |
3. 一般资料 | 第30页 |
4.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5. 观测指标 | 第31页 |
·一般项目 | 第31页 |
·体格检查 | 第31页 |
·安全性指标 | 第31页 |
·症状指标 | 第31页 |
·主要指标 | 第31页 |
·观察期限 | 第31页 |
6.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31页 |
·性激素测定 | 第31页 |
·药物试剂来源 | 第31页 |
7. 随访方案 | 第31-32页 |
8. 疗效判定标准 | 第32-40页 |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 第32页 |
·证侯疗效评定标准 | 第32页 |
·终止和撤除临床观察的标准 | 第32页 |
·统计方法 | 第32-33页 |
·统计结果分析 | 第33-40页 |
9. 安全性观察 | 第40页 |
10. 随访情况 | 第40页 |
11. 结论 | 第40-42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42-46页 |
1. 滋肾疏肝宁心法治疗肾虚肝郁型早期先兆流产的立论依据 | 第42-43页 |
·肾虚肝郁在早期先兆流产中的病机特点 | 第42页 |
·治疗大法及早期研究 | 第42-43页 |
2. 组方特点及作用机制 | 第43-44页 |
3. 关于PRL的研究探讨 | 第44页 |
4. 滋肾疏肝宁心法与血清PRL的相关性探讨 | 第44-45页 |
5.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45页 |
6.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