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符号表 | 第6-7页 |
结构式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抗菌肽综述 | 第13-14页 |
·抗细菌及真菌活性 | 第13-14页 |
·抗病毒活性 | 第14页 |
·抗肿瘤活性 | 第14页 |
·促进伤口愈合 | 第14页 |
·抗菌肽的作用机理 | 第14-16页 |
·抗细菌机理 | 第14-15页 |
·抗真菌机理 | 第15页 |
·抗病毒机理 | 第15页 |
·抗肿瘤机理 | 第15-16页 |
·多肽合成方法 | 第16-18页 |
·固相多肽合成原理 | 第16页 |
·固相多肽合成的载体 | 第16-17页 |
·肽键的生成 | 第17页 |
·多肽合成的溶剂 | 第17-18页 |
·环肽的结构设计 | 第18-19页 |
·抑菌活性的检测 | 第19-20页 |
·肉汤稀释法 | 第19页 |
·纸片扩散法 | 第19-20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基于Loloatin C 药核的系列假环肽的合成 | 第24-54页 |
·前言 | 第24-30页 |
·固相载体树脂的选择 | 第25页 |
·氨基的保护 | 第25-27页 |
·羧基保护 | 第27-28页 |
·消旋化 | 第28页 |
·试剂处理 | 第28-29页 |
·反应装置 | 第29页 |
·合成步骤操作 | 第29-30页 |
·产品纯化 | 第30页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30-33页 |
·实验药品 | 第30-32页 |
·实验仪器 | 第32-33页 |
·丁二酸苯甲酯的制备 | 第33页 |
·氨基的苄氧羰基保护 | 第33-35页 |
·乙二胺的氨基保护 | 第34页 |
·丙二胺的氨基保护 | 第34-35页 |
·γ-氨基酸的氨基保护 | 第35页 |
·线性多肽前体S_1、S_2系列的合成 | 第35-45页 |
·合成方法 | 第36-38页 |
·线性多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 第38-39页 |
·线性多肽的结果分析 | 第39-45页 |
·多肽的环化 | 第45-49页 |
·环化方法 | 第45页 |
·环多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实验操作过程与2.5.2 相同) | 第45-46页 |
·环多肽的结果分析 | 第46-49页 |
·小结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第三章 Loloatin C 抑菌机理的初步探索 | 第54-65页 |
·前言 | 第54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4-56页 |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实验药品 | 第54-55页 |
·实验仪器 | 第55-56页 |
·麦氏标准比浊管 | 第56-57页 |
·实验试剂的配制 | 第57-59页 |
·配制CCCP 的DMSO 溶液 | 第57页 |
·配制10 mmol/L 的磷酸钠溶液 | 第57页 |
·配制165 mmol/L 的ONPG 溶液 | 第57页 |
·配制NaCl-Na_3PO_4缓冲液 | 第57页 |
·配制MH 肉汤培养液 | 第57-58页 |
·营养琼脂的配制 | 第58页 |
·大肠杆菌菌株的培养 | 第58页 |
·Loloatin C 的配制 | 第58-59页 |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59-63页 |
·主动外排泵抑制剂的影响 | 第59-61页 |
·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 第61-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5-66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66-67页 |
致谢(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