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铅锌冶炼烟气洗涤含汞污酸生物制剂法处理新工艺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1页
   ·冶炼烟气制酸现状及工艺第14-17页
     ·冶炼烟气制酸现状第14-15页
     ·冶炼烟气制酸工艺第15-17页
   ·污酸的产生及其危害第17-20页
     ·污酸的产生第17页
     ·污酸中的主要污染物第17-18页
     ·污酸的危害第18-20页
   ·污酸处理的主要方法第20-24页
     ·污酸处理的传统方法第20-23页
     ·我国冶炼企业污酸处理工艺第23-24页
   ·国内外含汞废水处理技术第24-29页
     ·物理化学方法第25-27页
     ·微生物法第27-28页
     ·其他方法第28-29页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思路第29-31页
     ·本研究的意义第29页
     ·本研究的思路第29-31页
第二章 污酸中汞形态及硫化法存在问题剖析研究第31-58页
   ·株冶污酸的来源第31-33页
   ·株冶污酸的性质第33-35页
     ·污酸成分复杂第33页
     ·污酸酸度高第33-34页
     ·污酸中重金属浓度高波动大第34页
     ·污酸中重金属形态复杂第34-35页
   ·污酸中汞形态研究第35-47页
     ·焙烧烟气中汞形态分析第35-37页
     ·污酸溶液中汞形态分析第37-47页
   ·硫化法处理污酸存在问题剖析研究第47-57页
     ·硫化法处理污酸热力学计算第49-53页
     ·污酸汞形态对硫化法脱汞影响的研究第53-55页
     ·污酸性质对硫化法除重金属影响研究第55-56页
     ·处理工艺流程对硫化法除重金属离子影响研究第56-57页
   ·小结第57-58页
第三章 基于电毛细曲线法对污酸中胶体汞结构的研究第58-80页
   ·电毛细曲线法的实验原理第58-62页
     ·电毛细曲线第58页
     ·滴汞电极的性质及特点第58-59页
     ·滴汞电极测定界面张力第59-61页
     ·滴汞吸附热力学原理第61-62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2-63页
     ·实验装置第62页
     ·实验材料第62页
     ·实验方法第62-63页
   ·污酸体系各主要成分对电毛细曲线的影响第63-66页
     ·亚硫酸根对电毛细曲线的影响第63页
     ·氯化汞对电毛细曲线的影响第63-64页
     ·氯离子对电毛细曲线的影响第64-65页
     ·氯离子与HgCl_2共存时对电毛细曲线的影响第65-66页
     ·氯离子浓度对Hg(Ⅱ)存在形态的影响研究第66页
   ·基于Zeta电势确定汞滴界面吸附离子种类的研究第66-68页
     ·HgCl_2浓度对ζ电势的影响第66-67页
     ·氯离子浓度对ζ电势的影响第67页
     ·汞滴在溶液中的电极电势第67-68页
   ·胶体汞结构研究第68-69页
     ·汞胶体的三电层结构第68页
     ·胶体汞结构第68-69页
     ·特征吸附化学键第69页
   ·基于胶体汞结构模型推算其Zeta电位第69-78页
     ·NaCl溶液中的Zeta电位计算第72-74页
     ·HgCl_2与NaCl共存溶液中的Zeta电位计算第74-78页
   ·破坏汞胶体结构的新方法研究第78-79页
   ·小结第79-80页
第四章 污酸生物制剂法处理新工艺研究第80-93页
   ·实验原料与方法第80-82页
     ·实验原料第80-82页
     ·实验方法第82页
     ·分析方法第82页
   ·脱汞剂的优选第82-84页
   ·生物制剂法脱汞工艺参数优化研究第84-88页
     ·配合时间对脱汞的影响第84-85页
     ·水解pH值对脱汞的影响第85-86页
     ·生物制剂加入量对脱汞的影响第86页
     ·脱汞剂加入量对脱汞的影响第86-87页
     ·水解时间对脱汞的影响第87页
     ·反应温度对脱汞的影响第87-88页
   ·生物制剂对各重金属离子的脱除第88页
   ·正交实验参数优化第88-90页
   ·最优条件实验第90页
   ·生物制剂脱除重金属行为分析第90-91页
   ·小结第91-93页
第五章 污酸生物制剂法处理中试研究第93-129页
   ·中试工艺流程与试验方法第93-97页
     ·中试工艺流程第93-96页
     ·中试设施第96-97页
     ·试验药剂第97页
     ·分析方法第97页
   ·多级溢流反应器的开发第97-98页
   ·射流管道反应器的研制第98-105页
     ·射流管道反应器模型第98-99页
     ·搅拌反应槽模型第99页
     ·管道反应器的数学模型第99-101页
     ·管道反应器计算机仿真第101-103页
     ·搅拌槽计算机仿真第103-105页
     ·仿真结果对比第105页
   ·中试工艺参数优化研究第105-121页
     ·生物制剂用量的优化第105-109页
     ·脱汞剂用量的参数优化第109-112页
     ·污酸流量的影响第112-114页
     ·水解pH值的优化第114-115页
     ·优化条件下的连续稳定运行第115-117页
     ·汞、铜、铅、锌、镉、砷的脱除效果第117-118页
     ·新工艺在硫化设施上的调试第118-121页
   ·配合渣与水解渣的性能分析第121-126页
     ·配合渣物理化学特性第121-123页
     ·水解渣物理化学特性第123-126页
   ·中试的技术经济分析第126-127页
   ·小结第127-129页
第六章 污酸生物制剂处理工业试验研究第129-151页
   ·工业试验材料与方法第130-132页
     ·试验材料第130页
     ·试验流程第130页
     ·工业试验参数优化第130-131页
     ·分析检测第131-132页
   ·均化-配合-水解过程中汞的脱除研究第132-134页
     ·均化过程中汞的脱除研究第132页
     ·配合过程中汞的脱除研究第132-133页
     ·水解过程对汞的脱除研究第133-134页
   ·配合-水解过程中其它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研究第134-137页
     ·铜离子的去除研究第134-135页
     ·铅离子的去除研究第135页
     ·锌离子的去除研究第135-136页
     ·镉离子的去除研究第136-137页
     ·砷离子的去除研究第137页
   ·配合-水解过程中阴离子的去除研究第137-139页
     ·氟离子的去除研究第137-138页
     ·氯离子的去除研究第138-139页
   ·工艺过程渣的特性研究第139-141页
     ·均化渣分析第139页
     ·配合渣分析第139-140页
     ·水解渣分析第140-141页
   ·处理过程中重金属的平衡研究第141-143页
     ·汞的分布平衡第141-142页
     ·锌的分布平衡第142页
     ·铅的分布平衡第142-143页
     ·其他元素的分布平衡第143页
   ·工业试验运行成本分析第143页
   ·株冶污酸工业生产工程化改造方案第143-150页
     ·工业生产实施方案第143-146页
     ·新增设备第146-147页
     ·设备利旧情况第147页
     ·改造前后技术经济指标对比第147-150页
   ·小结第150-15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151-153页
   ·结论第151-152页
   ·建议第152-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64页
致谢第164-165页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目录第165-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维的强相关数据的模型选择
下一篇:碱性氧化法处理铜/铅阳极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