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序言 | 第7-13页 |
(一) 选题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7-9页 |
(二) 研究内容、方法及意义 | 第9-10页 |
(三) 维吾尔族婚姻习惯法的界定 | 第10-13页 |
一、维吾尔族婚姻习惯法的历史演变 | 第13-45页 |
(一) 原始社会时期维吾尔先民婚姻制度初探 | 第13-17页 |
(二) 丁零、高车、铁勒、回纥人的婚姻习惯法(汉朝-唐朝) | 第17-24页 |
(三) 高昌回鹘人的婚姻习惯法(宋朝) | 第24-29页 |
(四) 喀喇汗维吾尔人的婚姻习惯法(宋朝) | 第29-33页 |
(五) 察合台畏兀儿人的婚姻习惯法(元朝) | 第33-36页 |
(六) 近代维吾尔族婚姻习惯法的形成(明清至民国) | 第36-45页 |
二、影响维吾尔族婚姻习惯法历史演变的诸因素 | 第45-67页 |
(一) 宗教信仰 | 第45-62页 |
1. 萨满教 | 第46-49页 |
2. 祆教 | 第49-50页 |
3. 佛教 | 第50-51页 |
4. 摩尼教 | 第51-52页 |
5. 儒教 | 第52-53页 |
6. 基督教(景教) | 第53-57页 |
7. 伊斯兰教 | 第57-62页 |
(二) 其它因素 | 第62-67页 |
1. 自然环境与自然法则 | 第62-64页 |
2. 经济发展与生产方式 | 第64-65页 |
3. 政治制度与国家法律 | 第65-67页 |
三、当代维吾尔族婚姻习惯法 | 第67-77页 |
(一) 建国后维吾尔族婚姻习惯法的变迁 | 第67-68页 |
(二) 当今维吾尔族婚姻习惯法的基本内容 | 第68-77页 |
1. 择偶自由 | 第68-69页 |
2. 主体婚制 | 第69页 |
3. 婚姻成立条件 | 第69-70页 |
4. 婚姻缔结程序 | 第70-74页 |
5. 婚后居住模式 | 第74页 |
6. 夫妻关系与法律地位 | 第74-75页 |
7. 离婚制度 | 第75页 |
8. 再婚制度 | 第75-76页 |
9. 纠纷处理 | 第76页 |
10. 婚姻禁忌 | 第76-77页 |
四、当代维吾尔族婚姻习惯法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 第77-82页 |
(一) 基本特征 | 第77-80页 |
(二) 基本功能 | 第80-82页 |
五、当代维吾尔族婚姻习惯法与国家婚姻法的关系 | 第82-86页 |
六、当代维吾尔族婚姻习惯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86-93页 |
(一) 存在的问题 | 第86-91页 |
(二) 发展趋势 | 第91-93页 |
结语 | 第93-96页 |
注释 | 第96-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6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