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7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7-8页 |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第一章 转型期国家法秩序的意义与不足 | 第10-19页 |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法治国家的建设 | 第10-13页 |
一、政府推进型的模式 | 第10-11页 |
二、社会演进型的模式 | 第11-12页 |
三、混合型的模式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法治进程中的国家法与民间法 | 第13-18页 |
一、国家法的角色与使命 | 第13-15页 |
二、民间法的境遇与挑战 | 第15页 |
三、法治进程中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张力与互动 | 第15-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民间法在法治秩序中的特有功能 | 第19-26页 |
第一节 习惯权利的维护功能 | 第19-20页 |
一、习惯权利概念的界定 | 第19页 |
二、民间规范是习惯权利的载体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文化伦理的传承功能 | 第20-23页 |
一、民间法的文化性 | 第20页 |
二、民间法的伦理性 | 第20-22页 |
三、一种法治精神的缺失 | 第22页 |
四、构建现代法治社会的基础—文化伦理 | 第22-23页 |
第三节 自主自发秩序的衍生功能 | 第23-25页 |
一、民间法具有自发自生性 | 第23页 |
二、民间法具有秩序性 | 第23-24页 |
三、民间法是自生自发秩序的衍生机制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中国法治进程中民间法的现状与问题 | 第26-33页 |
第一节 我国民间法的发展现状 | 第26-29页 |
一、民间法的作用日渐凸显 | 第26页 |
二、民间法作用日益凸显的深层动因 | 第26-29页 |
第二节 法治进程中民间法的困境 | 第29-32页 |
一、地域上的局限性 | 第29-30页 |
二、匮乏的保障机制 | 第30页 |
三、外来法律文化的冲击 | 第30-31页 |
四、民间法与国家法的悖离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充分发挥民间法功能,促进"自主反思"性法治秩序的形成 | 第33-48页 |
第一节 克服国家法的"本位主义" | 第33-35页 |
一、中国古代法的"国家本位"的探究 | 第33页 |
二、传统的国家法"本位主义"与现代法治发展现实的矛盾 | 第33-34页 |
三、克服国家法"本位主义",建立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机制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建立民间法与国家法的互动支撑机制 | 第35-38页 |
一、国家法是民间法的保障和规范机制 | 第35-36页 |
二、民间法是国家法的补充和支撑机制 | 第36-38页 |
第三节 扬弃民间法规范,建立多元法律秩序 | 第38-43页 |
一、扬弃民间法规范 | 第38-40页 |
二、建立多元法律秩序 | 第40-43页 |
第四节 立足本土文化的法律移植 | 第43-47页 |
一、西方学者对中国本土法律文化的态度 | 第43-44页 |
二、沈家本和孙中山先生对中国本土法律文化的态度 | 第44-45页 |
三、以本土文化作为法律移植的基础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