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引言 | 第10-14页 |
| ·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 | 第10-12页 |
| ·问题的研究意义与思路 | 第12-14页 |
| 2 国内外典型案例梳理 | 第14-22页 |
| ·大陆地区典型案例梳理及法院的态度 | 第14-17页 |
| ·大陆地区典型案例梳理 | 第14-16页 |
| ·大陆地区法院的态度 | 第16-17页 |
| ·我国台湾地区典型案例的梳理及相关部门的态度 | 第17-21页 |
| ·台湾地区典型案例梳理 | 第17-19页 |
| ·台湾地区相关部门的态度 | 第19-21页 |
| ·国外案例概览 | 第21-22页 |
| 3 侵犯商标权的实质要件 | 第22-31页 |
| ·混淆与混淆可能性是判断商标侵权的标准 | 第22-28页 |
| ·商标的功能决定混淆理论基础性地位 | 第23-24页 |
| ·从欧美商标法角度看混淆理论的基础性地位 | 第24-26页 |
| ·从我国商标立法和实务角度看混淆理论的基础性地位 | 第26-28页 |
| ·商标的地域性是否影响商标侵权的判断 | 第28-29页 |
| ·商标权的地域性及其发展 | 第28-29页 |
| ·地域性是商标权的基本特征 | 第29页 |
| ·我国商标法中的"类似"与混淆认定的关系 | 第29-31页 |
| 4 国际条约对商标侵权认定标准的规定 | 第31-39页 |
| ·涉及贴牌生产的国际条约 | 第31-34页 |
|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概述 | 第31页 |
| ·《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概述 | 第31-32页 |
| ·《商标法条约》概述 | 第32页 |
|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概述 | 第32-33页 |
|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概述 | 第33-34页 |
|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对商标侵权认定标准的规定 | 第34-37页 |
|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第16条的规定 | 第34页 |
|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第51条与第52条的规定 | 第34-37页 |
|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42条对商标侵权认定标准的规定 | 第37-39页 |
| 5 从利益平衡角度看商标侵权认定标准 | 第39-46页 |
| ·利益平衡在商标侵权判断中的必要性 | 第39-41页 |
| ·利益平衡规则的设定 | 第41-42页 |
| ·商标法中利益平衡的主体 | 第41-42页 |
| ·商标法利益平衡的规则设置 | 第42页 |
| ·涉外贴牌生产中的利益平衡考量 | 第42-46页 |
| ·从实现法律公平正义的角度 | 第43页 |
| ·从国际贸易与商标权保护平衡的角度 | 第43-46页 |
| 6 商标法第52条的解释适用与漏洞补充 | 第46-50页 |
| ·《商标法》第52条(1)项关于商标"使用"的解释 | 第46-47页 |
| ·《商标法》第52条(1)项的漏洞补充 | 第47-50页 |
| ·《商标法》第52条(1)项规定的商标侵权类型与法律漏洞 | 第47-48页 |
| ·司法解释对《商标法》第52条(1)项漏洞的填补 | 第48-49页 |
| ·漏洞填补方法:目的性扩张 | 第49-50页 |
| 7 结语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