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0-14页 |
(一)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方法及其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2.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二、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概述 | 第14-21页 |
(一)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概念及其现状 | 第14-19页 |
1.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概念 | 第14-15页 |
2.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现状 | 第15-19页 |
(二)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法律需求 | 第19-21页 |
1. 为待融资企业提供便利 | 第19页 |
2. 为金融机构实现风险防范 | 第19页 |
3. 实现知识产权的动态利用 | 第19-20页 |
4. 保护交易自由,促进经济发展 | 第20-21页 |
三、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法律供给及其评价 | 第21-30页 |
(一)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法律供给 | 第21-22页 |
1. 国家立法的相关规定 | 第21页 |
2. 行政立法的相关规定 | 第21-22页 |
3. 地方性立法的相关规定 | 第22页 |
(二) 现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立法存在的主要不足 | 第22-30页 |
1. 现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立法体系尚不完备 | 第23-24页 |
2. 现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核心法律制度操作性不强 | 第24-27页 |
3. 现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立法的实施尚不统一 | 第27-30页 |
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立法缺陷的主要原因 | 第30-36页 |
(一)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立法受到自身特性的制约 | 第30-31页 |
(二)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立法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 | 第31-33页 |
1. 我国知识产权市场尚不成熟 | 第31-32页 |
2. 我国知识产权地区发展不协调 | 第32-33页 |
(三)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立法受到立法技术的制约 | 第33-36页 |
1. 急用先立的立法规划 | 第33-34页 |
2. 宜粗不宜细的立法指导思想 | 第34页 |
3. 试验型立法政策 | 第34-35页 |
4. 不及时的配套立法衔接 | 第35-36页 |
五、完善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立法的主要建议 | 第36-43页 |
(一) 完善现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立法体系 | 第36-37页 |
1. 填补现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立法空白 | 第36-37页 |
2. 及时修改现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立法 | 第37页 |
(二) 提高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核心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 | 第37-41页 |
1. 扩充可作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范围 | 第37-38页 |
2. 确定知识产权重复质押的法律性质 | 第38-39页 |
3. 统一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制度 | 第39-40页 |
4. 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评估体系 | 第40-41页 |
(三) 实现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政策法律化的现实路径 | 第41-43页 |
1. 依法治国战略是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政策法律化的新依据 | 第41页 |
2. 分阶段立法为实现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法律化提供现实路径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