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含超短Be-Be间距分子的理论设计

中文摘要第12-13页
英文摘要第13-14页
第一章 综述第15-19页
    1.1 超短金属金属键的概述第15-16页
    1.2 “超原子”的概述第16-17页
    1.3 论文课题的选择、目的和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计算方法第19-25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量子化学的计算方法与具体方法第19-20页
        2.2.1 薛定谔方程及三个基本近似第19页
        2.2.2 半经验计算方法第19页
        2.2.3 从头算方法第19-20页
        2.2.4 密度泛函理论(DFT)第20页
    2.3 与本论文相关的主要程序及具体研究方法第20-25页
        2.3.1 势能面搜索和分析第20-21页
        2.3.2 Gaussian程序简介及优化与频率分析第21-22页
            2.3.2.1 Gaussian程序简介第21页
            2.3.2.2 几何构型优化和频率分析第21页
            2.3.2.3 正则分子轨道(CMO)分析第21-22页
            2.3.2.4 自然键轨道(NBO)分析第22页
        2.3.3 AdNDP程序第22页
        2.3.4 分子动力学(MD)模拟第22-23页
        2.3.5 MOLPRO软件第23-25页
第三章 结合共价键和静电相互吸引作用理论设计含有超短Be-Be距离的分子第25-35页
    3.1 引言第25页
    3.2 计算方法第25-26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26-34页
        3.3.1 NHC→Be_2H_2←NHC轨道分析第26-27页
        3.3.2 不同给电子基团第27-29页
            3.3.2.1 给电子基团NH_3和PH_3第27-28页
            3.3.2.2 大体积给电子基团IDip,NPh_3和PPh_3第28-29页
        3.3.3 填充电子降低HOMO能级第29-33页
        3.3.4 NBO分析第33-34页
    3.4 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含超短Be-Be间距“超原子”的理论设计第35-45页
    4.1 引言第35页
    4.2 计算方法第35-36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36-44页
        4.3.1 分子结构设计第36-37页
        4.3.2 小体积给电子基团BO第37-41页
        4.3.3 大体积给电子基团NHC,NHB,IDip和DDip第41-44页
    4.4 小结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3页
第五章 理论研究催化剂酸强度对甲醇和二甲醚生成表面甲氧基物种的影响第53-69页
    5.1 背景及意义第53-55页
    5.2 论文课题的选择、目的和研究内容第55-56页
    5.3 模型构建和计算方法第56-58页
        5.3.1 催化剂模型构建第56-57页
        5.3.2 计算方法第57-58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58-63页
        5.4.1 催化剂模型第58页
        5.4.2 固体酸模型的酸强度第58-60页
        5.4.3 反应吸附能及反应能垒第60-63页
    5.5 小结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9-71页
    6.1 总结第69-70页
    6.2 展望第70-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齿氮配体金属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应用
下一篇:基于香豆素的SO2/GSH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