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朝圆明园营建活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8-9页 |
1.1.1 概念解释 | 第8-9页 |
1.1.2 研究缘起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11-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1.6 收获与未尽事宜 | 第15-16页 |
1.6.1 收获 | 第15页 |
1.6.2 未尽事宜 | 第15-16页 |
第2章 圆明园、长春园变迁史概述 | 第16-60页 |
2.1 营建背景 | 第16-17页 |
2.2 圆明园、长春园变迁史 | 第17-28页 |
2.2.1 圆明园变迁史 | 第17-25页 |
2.2.2 长春园变迁史 | 第25-28页 |
2.3 营建活动概况 | 第28-60页 |
第3章 圆明园、长春园内的新建活动 | 第60-96页 |
3.1 方壶胜境 | 第61-67页 |
3.1.1 营建活动 | 第61-63页 |
3.1.2 空间布局与艺术 | 第63-67页 |
3.2 鸿慈永祜 | 第67-74页 |
3.2.1 营建背景 | 第68-69页 |
3.2.2 营建活动 | 第69-71页 |
3.2.3 空间布局 | 第71-74页 |
3.3 含经堂景区 | 第74-81页 |
3.3.1 新建含经堂 | 第75-76页 |
3.3.2 新建蕴真斋和霞翥楼 | 第76-77页 |
3.3.3 拆挪蕴真斋改建淳化轩 | 第77-80页 |
3.3.4 含经堂景区后期修缮活动 | 第80-81页 |
3.4 西洋楼景区 | 第81-94页 |
3.4.1 新建谐奇趣 | 第83-87页 |
3.4.2 新建西洋楼东部各景 | 第87-91页 |
3.4.3 添建远瀛观并制铜版画 | 第91-9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4章 圆明园、长春园的添建与改建活动 | 第96-132页 |
4.1 廓然大公改建活动 | 第96-105页 |
4.1.1 改建背景 | 第97-100页 |
4.1.2 改建活动 | 第100-102页 |
4.1.3 园林艺术 | 第102-105页 |
4.2 四宜书屋改建安澜园 | 第105-111页 |
4.2.1 营建背景 | 第106-107页 |
4.2.2 营建活动 | 第107-111页 |
4.3 思永斋添建小有天园 | 第111-115页 |
4.3.1 营建背景 | 第112-114页 |
4.3.2 营建活动 | 第114页 |
4.3.3 写仿手法 | 第114-115页 |
4.4 如园添建活动 | 第115-119页 |
4.4.1 营建背景 | 第115-116页 |
4.4.2 营建活动 | 第116-117页 |
4.4.3 造园艺术 | 第117-119页 |
4.5 狮子林添建活动 | 第119-130页 |
4.5.1 营建背景 | 第120-123页 |
4.5.2 新建活动 | 第123-125页 |
4.5.3 造园艺术 | 第125-13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30-132页 |
第5章 乾隆朝皇家园林营建工程管理制度 | 第132-148页 |
5.1 清代乾隆朝工官制度 | 第132-140页 |
5.1.1 工官制度 | 第132页 |
5.1.2 清代内务府 | 第132-133页 |
5.1.3 圆明园工程处 | 第133-136页 |
5.1.4 圆明园经费来源 | 第136-140页 |
5.2 皇家园林营造体系与管理制度 | 第140-14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47-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52页 |
附录 | 第152-206页 |
附录一-乾隆朝圆明园史料汇编 | 第152页 |
附录二-乾隆朝圆明园御制诗统计表 | 第152-203页 |
附录三-年代对照表 | 第203-206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206-208页 |
致谢 | 第2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