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31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的发展综述 | 第12-23页 |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发展历史 | 第12-17页 |
·国外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 | 第17-18页 |
·国内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 | 第18-23页 |
·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研究综述 | 第23-26页 |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若干动力学问题综述 | 第26-30页 |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综述 | 第26-28页 |
·延性抗震设计研究综述 | 第28-29页 |
·桥梁减、隔震设计研究综述 | 第29-30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30-31页 |
2 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空间自由振动的理论推导 | 第31-48页 |
·引言 | 第31-32页 |
·大位移不完全广义势能泛函的建立 | 第32-39页 |
·加劲梁应变能的建立 | 第32-35页 |
·主塔应变能的建立 | 第35-36页 |
·缆索系统应变能的建立 | 第36-38页 |
·基于Hamilton变分原理的势能泛函的建立 | 第38-39页 |
·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自由振动基础微分方程 | 第39-43页 |
·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自由振动基础微分方程的简化和求解 | 第43-47页 |
·纵向挠曲振动的简化 | 第43页 |
·横向挠曲振动的简化 | 第43-44页 |
·扭转振动的简化 | 第44页 |
·竖向挠曲振动的简化 | 第44-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3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下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地震响应分析 | 第48-90页 |
·引言 | 第48-49页 |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 | 第49页 |
·直接法 | 第49页 |
·子结构法 | 第49页 |
·实用桩基础动力分析模型 | 第49-53页 |
·集中质量模型 | 第49-51页 |
·等效嵌固模型 | 第51-53页 |
·六弹簧模型 | 第53页 |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下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地震反应谱分析 | 第53-63页 |
·工程概况及结构动力特性计算 | 第53-55页 |
·反应谱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55页 |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下协作体系桥的纵向反应谱分析 | 第55-58页 |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下协作体系桥的横向反应谱分析 | 第58-61页 |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下协作体系桥的竖向反应谱分析 | 第61-63页 |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下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时程分析 | 第63-86页 |
·地震波的特性和选取原则 | 第64-66页 |
·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的运动方程 | 第66-67页 |
·运动方程的数值解法 | 第67-69页 |
·工程实例响应分析 | 第69-86页 |
·桩的参数变化对结构基频的影响 | 第86-87页 |
·结论 | 第87-90页 |
4 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弹塑性时程分析及减、隔震设计 | 第90-118页 |
·引言 | 第90-91页 |
·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弹塑性时程分析 | 第91-99页 |
·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91-92页 |
·塑性铰以及单元模拟 | 第92页 |
·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地震响应的直接积分方法 | 第92-95页 |
·基于纤维模型的桥梁结构弹塑性分析 | 第95-99页 |
·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的减、隔震设计 | 第99-109页 |
·基于弹塑性分析的粘滞阻尼减震设计 | 第99-104页 |
·采用铅芯橡胶支座的隔震设计 | 第104-109页 |
·基于模糊决策理论的动力模型优选 | 第109-116页 |
·方案比选的模糊优选模型的建立 | 第109-111页 |
·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 | 第111-113页 |
·多层次模糊优选系统 | 第113-114页 |
·工程算例 | 第114-116页 |
·结论 | 第116-11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118-122页 |
·本文的研究结论 | 第118-120页 |
·研究展望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3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133-13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34-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
作者简介 | 第136-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