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4-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24页 |
1.1 国内桃产业采后现状 | 第11-12页 |
1.2 影响桃果实贮藏的主要因素 | 第12-14页 |
1.2.1 品种 | 第12页 |
1.2.2 成熟度 | 第12页 |
1.2.3 内源激素 | 第12-13页 |
1.2.4 功能酶 | 第13-14页 |
1.2.5 外源致病菌 | 第14页 |
1.3 国内外桃产业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14-21页 |
1.3.1 物理保鲜 | 第15-17页 |
1.3.2 化学保鲜 | 第17-21页 |
1.3.3 生物保鲜 | 第21页 |
1.3.4 其他保鲜方法 | 第21页 |
1.4 高锰酸钾与次氯酸钙在水果保鲜中的应用 | 第21-23页 |
1.4.1 高锰酸钾和低浓度次氯酸钙作用原理 | 第21-22页 |
1.4.2 高锰酸钾和次氯酸钙在保鲜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0页 |
2.1 试验材料与处理 | 第24-25页 |
2.1.1 试验材料与地点 | 第24页 |
2.1.2 试验处理 | 第24-25页 |
2.2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25-29页 |
2.2.1 果实品质测定 | 第25页 |
2.2.2 酶类测定 | 第25-27页 |
2.2.3 果实表面微生物总量测定 | 第27页 |
2.2.4 果实香气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测定) | 第27-28页 |
2.2.5 Mn离子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 | 第28-29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7页 |
3.1 不同浓度KMnO_4和Ca(ClO)_2对桃的保鲜效果 | 第30-33页 |
3.1.1 不同浓度KMnO_4和Ca(ClO)_2对桃表面色泽影响 | 第30-31页 |
3.1.2 不同浓度KMnO_4和Ca(ClO)_2对桃果实硬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3.1.3 不同浓度KMnO_4和Ca(ClO)_2对桃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 不同浓度KMnO_4和Ca(ClO)_2对桃表面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第33-35页 |
3.3 不同浓度KMnO_4处理桃果实中Mn含量 | 第35-37页 |
3.4 0.01 %KMnO_4和2%Ca(ClO)_2处理的桃果实好果率 | 第37-38页 |
3.5 0.01 %KMnO_4和2%Ca(ClO)_2处理的桃果实糖酸含量分析 | 第38-39页 |
3.6 0.01 %KMnO_4和2%Ca(ClO)_2处理的桃果实香气分析 | 第39-44页 |
3.7 0.01 %KMnO_4和2%Ca(ClO)_2处理的桃果实酶活性分析 | 第44-45页 |
3.8 0.01 %KMnO_4处理后Mn离子在桃果皮上的残留 | 第45-47页 |
4 讨论 | 第47-51页 |
4.1 KMnO_4和Ca(ClO)_2对桃贮藏品质的影响 | 第47-49页 |
4.1.1 KMnO_4和Ca(ClO)_2对桃果皮色泽的影响 | 第47页 |
4.1.2 KMnO_4和Ca(ClO)_2对桃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 第47页 |
4.1.3 KMnO_4和Ca(ClO)_2对桃果实表面微生物的杀灭效果 | 第47-48页 |
4.1.4 KMnO_4和Ca(ClO)_2对桃果实冷害和好果率的影响 | 第48页 |
4.1.5 KMnO_4和Ca(ClO)_2对桃果实糖酸的影响 | 第48-49页 |
4.1.6 KMnO_4和Ca(ClO)_2对桃果实香气的影响 | 第49页 |
4.2 KMnO_4和Ca(ClO)_2对桃贮藏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 Mn残留问题 | 第50页 |
4.4 操作工艺优缺点 | 第50-51页 |
5 结论 | 第51-52页 |
创新点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