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第一章 RL-HIFN-Λ1 感染后检测肺癌细胞的活力 | 第15-1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5-16页 |
1.1 实验试剂 | 第15页 |
1.2 实验仪器 | 第15页 |
1.3 主要试剂配方 | 第15-1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6-17页 |
2.1 细胞培养、复苏与冻存 | 第16页 |
2.2 病毒滴度测定与病毒稀释、感染 | 第16-17页 |
3 实验结果 | 第17-19页 |
3.1 病毒浓度的选择 | 第17-19页 |
第二章 RL-HIFN-Λ1 感染肺癌细胞IL-29 的测定 | 第19-2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1.1 实验试剂 | 第19页 |
1.2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1.3 主要试剂配方 | 第19-2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0-22页 |
2.1 蛋白提取 | 第20页 |
2.2 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 第20-21页 |
2.3 ELISA法 | 第21-22页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2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2-24页 |
3.1 rL-hIFN-λ1 感染后,Western bolt检测IL-29 蛋白表达 | 第22页 |
3.2 rL-hIFN-λ1 感染H446细胞IL-29 因子的表达 | 第22-24页 |
第三章 RL-HIFN-Λ1 作用SCLC H446细胞后发生内质网应激、自噬及凋亡 | 第24-2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1.1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1.2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1.3 主要试剂配方 | 第2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2.1 免疫荧光法 | 第24-25页 |
2.2 4-PBA预处理 | 第25页 |
2.3 统计方法 | 第2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5-28页 |
3.1 rL-h IFN-λ1 作用SCLC H446细胞后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HOP、GRP78的表达 | 第25-26页 |
3.2 4-PBA处理后,rL-hIFN-λ1 感染SCLC H446细胞后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 | 第26页 |
3.3 4-PBA处理后,rL-hIFN-λ1 感染后SCLC H446细胞后自噬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 | 第26-28页 |
第四章 BCL2SIRNA对SCLC H446细胞内质网应激、自噬及凋亡影响 | 第28-3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1.1 实验试剂 | 第28页 |
1.2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2.1 BCL-2 siRNA转染 | 第28页 |
2.2 统计学方法 | 第28-29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9-30页 |
3.1 敲除Bcl-2 能够促进SCLC H446细胞内质网应激、自噬及凋亡 | 第29-30页 |
第五章 自噬抑制剂(3-MA)及自噬增强剂(RAPA)对SCLC H446细胞内质网应激、自噬及凋亡影响 | 第30-3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1.1 实验试剂 | 第30页 |
1.2 实验仪器 | 第3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0页 |
2.1 3-MA的预处理 | 第30页 |
2.2 雷帕霉素预处理 | 第30页 |
2.3 统计学方法同第二章节 | 第30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0-33页 |
3.1 3-MA(自噬抑制剂)抑制H446细胞的内质网应激及凋亡 | 第30-31页 |
3.2 Rapamycin(自噬增强剂)能够增强H446细胞引起的内质网应激、自噬及凋亡 | 第31-33页 |
讨论 | 第33-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7页 |
综述 | 第47-63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