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煤沥青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1.1 煤直接液化技术的发展 | 第13页 |
1.1.2 煤沥青的性质及组成 | 第13-14页 |
1.1.3 煤沥青的应用 | 第14-15页 |
1.2 乳化沥青的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1.2.1 乳化沥青的种类及组成 | 第15-17页 |
1.2.2 沥青乳化机理 | 第17-19页 |
1.2.3 乳化沥青生产工艺及设备 | 第19-20页 |
1.3 超支化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1.3.1 超支化聚合物的分子结构特点 | 第21-22页 |
1.3.2 超支化聚合物的性质 | 第22-23页 |
1.3.3 超支化聚合物表面活性剂 | 第23-24页 |
1.4 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4.1 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的特点 | 第24-25页 |
1.4.2 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防水机理 | 第25页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神华煤沥青的性能测试 | 第27-31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7-28页 |
2.3 煤沥青的红外谱图分析 | 第28页 |
2.4 煤沥青的元素分析 | 第28-29页 |
2.5 煤沥青的四组分分析 | 第29页 |
2.6 煤沥青的性能测试 | 第29-3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神华煤沥青的改性 | 第31-43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31-32页 |
3.3 制备方法 | 第32-33页 |
3.4 改性煤沥青的性能测试 | 第33页 |
3.4.1 软化点测试 | 第33页 |
3.4.2 针入度测试 | 第33页 |
3.4.3 延度测试 | 第33页 |
3.5 煤沥青的改性机理 | 第33页 |
3.6 结果与讨论 | 第33-41页 |
3.6.1 110 | 第34-35页 |
3.6.2 160 | 第35-36页 |
3.6.3 芳烃油1对煤沥青性能的影响 | 第36页 |
3.6.4 芳烃油2对煤沥青性能的影响 | 第36-38页 |
3.6.5 共混加热时间对改性煤沥青性能的影响 | 第38-40页 |
3.6.6 共混加热温度对改性煤沥青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神华煤沥青的乳化性能研究 | 第43-63页 |
4.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3页 |
4.2 乳化煤沥青制备工艺 | 第43-44页 |
4.3 乳化煤沥青性能测定 | 第44-45页 |
4.3.1 蒸发残留物含量的测定 | 第44页 |
4.3.2 蒸发残留物性能的测试 | 第44页 |
4.3.3 储存稳定性的测定 | 第44-45页 |
4.4 改性煤沥青的可乳化性探究 | 第45-46页 |
4.5 高速剪切乳化机的转速对乳化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4.6 煤沥青与皂液配比对乳化效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4.7 乳化温度对乳化效果的影响 | 第48-49页 |
4.8 阴离子乳化煤沥青 | 第49-54页 |
4.8.1 pH值对乳化效果的影响 | 第50页 |
4.8.2 阴离子乳化剂用量对乳化效果的影响 | 第50-52页 |
4.8.3 稳定剂用量对乳化效果的影响 | 第52-54页 |
4.9 阳离子乳化煤沥青 | 第54-59页 |
4.9.1 pH值对乳化效果的影响 | 第55页 |
4.9.2 阳离子乳化剂的用量对乳化效果的影响 | 第55-57页 |
4.9.3 稳定剂对乳化效果的影响 | 第57-59页 |
4.10 SDBS与1831乳化效果分析 | 第59-60页 |
4.11 改性煤沥青的乳化效果评价 | 第60页 |
4.12 本章小结 | 第60-63页 |
第五章 超支化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表征 | 第63-75页 |
5.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63-64页 |
5.2 端羟基超支化聚合物(HPAE)的制备 | 第64-65页 |
5.2.1 AB_2单体的合成 | 第64页 |
5.2.2 端羟基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 | 第64-65页 |
5.3 超支化聚合物表面活性剂(SHBP)的合成 | 第65-67页 |
5.4 HPAE和SHBP的表征 | 第67-71页 |
5.4.1 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 | 第67-68页 |
5.4.2 羟值测定 | 第68-69页 |
5.4.3 元素分析 | 第69页 |
5.4.4 热失重 | 第69-70页 |
5.4.5 磺化度的测定 | 第70-71页 |
5.5 SHBP的性能测试 | 第71-72页 |
5.5.1 表面张力的测定 | 第71-72页 |
5.5.2 乳化能力的测试 | 第7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2-75页 |
第六章 超支化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用于神华煤沥青的乳化 | 第75-83页 |
6.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75页 |
6.2 乳化煤沥青制备工艺 | 第75页 |
6.3 乳化煤沥青性能测定 | 第75页 |
6.4 结果与讨论 | 第75-80页 |
6.4.1 pH值对乳化效果的影响 | 第75-76页 |
6.4.2 SHBP的用量对乳化效果的影响 | 第76-78页 |
6.4.3 稳定剂对乳化效果的影响 | 第78-80页 |
6.5 SHBP与SDBS、1831乳化效果分析 | 第80-81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七章 乳化煤沥青用于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的制备 | 第83-89页 |
7.1 引言 | 第83页 |
7.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83页 |
7.3 防水涂料配方 | 第83页 |
7.4 性能测试方法 | 第83-85页 |
7.4.1 防水涂料固含量的测试 | 第84页 |
7.4.2 防水涂料耐热性的测试 | 第84页 |
7.4.3 不透水性 | 第84页 |
7.4.4 粘结强度 | 第84页 |
7.4.5 表干时间、实干时间 | 第84-85页 |
7.4.6 低温柔性 | 第85页 |
7.4.7 断裂伸长率 | 第85页 |
7.5 结果与讨论 | 第85-87页 |
7.5.1 防水涂料的性能测试 | 第85-86页 |
7.5.2 乳化煤沥青的比重对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 | 第86-87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 第89-91页 |
8.1 总结 | 第89页 |
8.2 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附录 | 第97-99页 |
一、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7页 |
二、在校期间参加的项目 | 第97页 |
三、在校期间获奖情况 | 第97-99页 |